首页
> 科学筑梦未来
新能源利用的”守护使者”

发布日期: 2016- 12- 26 文章来源:

目前,能源资源日趋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密切关注的焦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协调,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一形势下,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环境保护,我国积极鼓励大规模开发利用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截至2014年底,我国风电并网容量为9581万千瓦,光伏并网容量约为2652万千瓦,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相对集中,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新能源开发呈大规模、基地式集中开发的模式。而受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及低能量密度性的影响,目前我国新能源消纳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我国地形复杂、气候特征多样、新能源并网速度快、历史运行数据积累少,新能源波动特性难以掌控,新能源功率预测准确率有待提高;2)新能源集中的东北和华北地区电源以火电为主,电网调峰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有效应对新能源波动特性,电网优化调度运行技术非常复杂;3)电网建设相对迟缓,部分地区新能源外送受限严重;4)新能源场站的有功和无功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粗略,调度指令无法被有效执行,影响新能源场站的经济运行,同时也威胁电网运行安全。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现新能源的优先消纳,需要提高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和优化调度水平,建立网场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新能源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架构,为新能源的安全消纳提供技术保障。

项目从2008年开始研究,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完成,重点解决新能源接入电网遇到的功率预测精度提升、有功优化调度、电压稳定控制和弃风/弃光电量准确评价等问题,充分挖掘系统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实现新能源的优先调度,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项目研发的新能源智能监测与调度系统包含新能源资源实时监测、功率预测、多时空尺度优化调度、弃风/光电量评估以及场站侧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了新能源并网的全环节闭环运行;研发的风电场智能监控系统有效提高了风电场的经济效益,改善了风电场参与电网调节的能力,对实现风电的精细化调度,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成果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我国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和安全运行水平,将我国新能源调度运行控制技术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推动了我国新能源行业的技术进步,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给、实施国家节能减排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

 

获奖项目: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王伟胜,刘纯,薛峰,黄越辉,丁明,冯双磊,董存,盛小军,潘磊,陶磊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