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光
探索“宇宙隐形人”奥秘的科学狂人

发布日期: 2016- 12- 27 文章来源:

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项目的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实验方案提出者,对该科学发现有创造性和主导性贡献:原创性地提出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基本构想、方案设计与探测器的概念设计,使大亚湾实验的设计精度达到国际最高;组织领导项目的设计与论证,领导完成其科学研究计划;组建大型国际合作组,获得国内外的立项支持。任国际合作组发言人(至2012 年底)和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该项目的土建、探测器建造与科学研究;领导完成实验计划,规划物理分析队伍,指导物理分析方向,决定提前取数方案,赢得国际竞争。

曹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大亚湾实验最早的参与者之一,完成了前期的大部分物理设计工作;领导完成了整个实验的数据分析工作,并担任论文的执笔人。根据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基本构想,完成了全部的方案计算、方案优化与具体设计;领导完成全部的数据分析准备与具体实施,领导完成关键的数据分析工作;任国际合作组发言人(自2012 年底)和项目副经理,担任中心探测器(至2009年)、液闪研制、物理分析的负责人;提出以6 个探测器,按最佳的2-1-3 分布提前运行取数,最终先于竞争对手发布物理成果。

杨长根,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项目主要完成人,实验的发起人之一,任实验选址、基建设计、反符合探测器研制、安装及运行负责人。负责地质勘测、选址优化及工程设计,为实现高精度物理目标测量打下基础;负责中微子探测器和水契仑柯夫探测器模型研究,检验了探测器设计的可行性,推动立项;提出水池的创新设计及反符合探测器的设计,负责反符合探测器系统的研制、安装及运行,获得多项创新成果,效率达到国际最好水平。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以下建成“大亚湾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对应中微子混合角13),并精确测量了其大小。这对中微子理论模型甄别、精确部署未来中微子实验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亚湾实验使我国的中微子研究从无到有并一步跨入国际先进行列且保持领先地位。

由于科学意义重大,国际上先后有8个实验方案,最终3个进入实施。大亚湾实验设计测量精度最高,相应的建造难度也最大。实验探测器对尺寸精度、放射性本底等要求极高。工程技术人员长期驻厂参与多个部件的研发和建造,不仅加快了产品制作的进度和质量,也提高了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在核反应堆附近施工,基建工程延期两年,实验团队人员在实验洞室建设后期便进入现场开始探测器的安装准备工作,放弃节假日,“三班倒”作业,将探测器安装时间压缩了一年。在日本T2K的实验表明13较大的迹象后,大亚湾实验只用部分探测器开始提前取数。在2012年春节期间,实验团队夜以继日,完成实验数据的分析、校对,比竞争对手提前两周发布实验成果。

综上,大亚湾实验团队成员同心协力、忘我工作、追求创新、甘于奉献,是一支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优秀团队,保证了大亚湾实验最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曾获奖项:

1.2013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被授予凤凰卫视“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2-2013”奖。

2.2014年,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研究集体被授予第五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2014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研究集体被授予2013年度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4.2015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陆锦标及实验团队被授予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获奖项目: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

主要完成人: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曹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杨长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衡月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小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