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政策解读

解读:《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2017-09-05

【法规类别】:文件

政策文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为落实《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精神, 2017年8月25日,北京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印发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经费管理办法》),并于2017年9月25日正式实施。

一、修订背景

近年来,关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国家和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和《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京办发〔2016〕36号,简称“28条政策”),提出科研项目应分类管理,坚持“放管服”结合,简化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流程,充分赋予项目依托单位、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主权,提升对其绩效激励,构建更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京财文〔2002〕2503号)执行已十余年,与中央、北京市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精神不相适应,急需进行修订。

二、  主要变化

为落实国家和北京市科技领域系列改革中对“放管服”的要求,修订后的《经费管理办法》下放了预算调整及经费管理权限,明确了差旅费、会议费及结余经费的管理要求,增加了结算方式、政府采购、资产处置方式、企业税务处理原则等相关内容,详见表1。

表1 《经费管理办法》修订后主要变化

主要变化

类型

原办法

新办法

调整内容

支出科目

研究经费、项目津贴费、管理费等3个科目。

11个直接费用科目+1个间接费用科目。

经费管理

科研类差旅费、会议费等严格按规定管理。

依托单位可自行制定科研类差旅费、会议费管理办法。不纳入“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和行政一般性支出统计范围,不受“零增长”限制。

预算调整

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使用经费,一般不作调整。

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自主安排,由依托单位据实核准,每年年底和验收时向基金办备案。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三项费用可调剂使用等。

结余经费

仍用于承担单位的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工作。

由依托单位统筹安排用于基础研究的直接支出,两年后仍未使用完的,30日内按规定收回。

增加内容

结算方式

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明确按银行转账、公务卡等非现金方式结算。

政府采购

涉及政府采购事项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

资产处置方式

依托单位使用项目经费购置(试制)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原则上由依托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国家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开发,其处置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项目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项目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在保障有关参与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开放共享。

企业税务处理原则

企业承担项目取得财政性资金的税务处理,参照财税〔2011〕70号文等有关规定执行。

三、主要特点

修订后的《经费管理办法》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明确采取定额补助资助方式。为使科技经费服务于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活动,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和科研实际需求,明确市基金按项目类型实行定额补助资助方式,对受资助项目进行固定数额经费资助。

二是无需预算评审。按照《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已明确补助标准、范围等定额方式,已制定相关经费管理办法,并经市财政部门审查通过的项目(课题),可不参加预算评审。

三是依需审计。结合基础研究项目探索性强、风险性高的特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简化流程,在项目结题验收时只提供总决算表并依需进行结题审计。

四是将联合基金中的非财政经费纳入预算管理。随着联合基金工作的不断拓展,为加强经费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明确规定经费来源于非财政性资金的,纳入自然科学基金预算统筹管理。

四、推进落实

为贯彻落实《经费管理办法》,市财政局、市科委将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政策宣讲等多种形式宣传《经费管理办法》,保证依托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对政策的充分了解。

二是坚持政策落地。督促依托单位认真落实有关政策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落实项目预算调剂、间接费用统筹使用、劳务费分配管理、结余资金使用等管理权限,确保对下放的管理权限“接得住”、“管得好”。

三是逐步完善科研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做好全过程、全主体的信用记录,逐步完善信用体系,将科研信用作为项目立项、间接费用核定、结余经费使用等的重要参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