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195项成果获北京科技奖 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添油加力
发布日期:2018-02-05 信息来源: 科技日报

2月5日,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副市长阴和俊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公布,2017年共有195项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2项、二等奖51项、三等奖122项。

这些成果在纳米材料、生命科学、电子通讯、信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在全球范围产生重要影响,为北京成为世界级研发成果的“产出高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会议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在报告中指出,2017年部署启动的215项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全面推进,经第三方机构跟踪评价,完成率超过96%。

据统计,2017年,北京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左右,居全国首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4.5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倍。技术合同成交额4485亿元,同比增长13.8%,在全国占比33.4%。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超过5万亿元,保持11%的增速。截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万余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总收入预计超过2.2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超过50万家。独角兽企业达67家,在全球仅次于硅谷。

由此,北京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列全国省区市首位。英国《自然》杂志刊登“2017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北京在全球500个科研产出城市中居于首位。

在报告中,许强对2018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积极承接重大科技任务,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二是加强顶层设计,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三是紧抓改革开放40年契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四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科委副巡视员、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人杨仁全在接受科技日报社记者采访时说,“与往年相比,201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的主要变化可用“三个提高”来概括:一是奖金额度提高了。北京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奖金额度调整,一二三等奖奖金从原来20万、10万、5万提高到50万、20万、10万,进一步增强了科研人员的获得感;二是“三城一区”创新主阵地中单位牵头或参与完成的奖励成果数量提高了。195项获奖成果中,三城一区就占到了129项,占比达66.2%。特别是在纳米材料、蛋白质化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孕育出了世界级的科技成果。三是企业参与度提高了。113项产业类获奖成果中,企业牵头和参与完成的项目达到105项,占比92.9%,连续三年提高,强化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他表示,“2017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年初启动的215项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大成果层出不穷,在若干细分领域开始成为全球创新领跑者,可以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初露端倪。”

据介绍,经过数年努力,北京已形成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以及以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的“三城一区”新局面,2017年195项获奖成果中,由“三城一区”单位完成的成果达129项,占比66.2%,崛起的创新高地成为北京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7年,由企业主持完成的获奖成果达79项,占比40.5%,首次突破四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一批高成长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一批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成果不断涌现,促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了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构建。

2017年共奖励1514位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为42.2岁,其中40岁以下获奖人数为730人,占比48.2%,接近半数。在195项获奖成果中,有80后科技工作者参与的成果达168项,占比86.1%。在北京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中,青年科技人才逐渐成长并开始承担重任,投身于科技创新的伟大事业中,成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

最后,杨仁全对记者说,“今年是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提速之年,我们将着力承接重大科技任务、着力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平台、建机制、出政策、建池子,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攻坚战,为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再添新贡献!”

转载链接地址:http://www.stdaily.com/02/difangyaowen/2018-02/05/content_634004.shtml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