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科创动态>三城一区
中关村科学城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

发布日期: 2020- 12- 21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 ]

“预计到2023年,经济总量首次迈上1万亿元大台阶”,这是海淀区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立下的目标之一。12月18日至12月19日,中共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关于制定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提出,“十四五”期间,海淀区经济总量将在全市16区中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全市最前列。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海淀区形成并实施“两新两高”战略(挖掘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构建“创新雨林”生态体系,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跑出“加速度”,形成海淀特色的高精尖经济结构。海淀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速7%左右,高于全国、领跑北京,经济总量和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连续五年保持“双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90%左右,远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2020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历史性突破8500亿元大关,为开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新征程、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上,中央和北京市对海淀区提出更高要求和更深厚的期许。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之一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已升级,提出“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等。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表示,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海淀区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主动担当起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领头羊的使命。海淀版“建议”明确提出,要主动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特别是要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上取得重大作为,在破解“卡脖子”困局上率先探路,实现科技创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重大转变,以更大的担当支撑科技北京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未来五年,海淀区将做强做大高精尖经济,开展数字化赋能行动,建好“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聚焦国家级金科新区,建好全球创业投资中心,扩大“沙箱监管”创新试点范围,打造数字货币试验区,率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积极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制高点。预计到2023年,经济总量首次迈上1万亿元大台阶;2025年,经济总量将突破1.2万亿元。

“‘十四五’期间,海淀区将发挥北京自贸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区’政策叠加的独特优势,突出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开放四大特色,厚植和弘扬敢为人先、改革创新、产业报国、开放包容、追求卓越、挺立潮头的中关村精神,前瞻十五年,干好这五年,持续掀起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新高潮,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海淀贡献。”于军表示。

转载链接地址: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0/20201221/20201221_001/content_20201221_001_5.htm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