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科创动态>深化改革
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支撑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 2020- 05- 18 信息来源: 市科委宣传处、医药处,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 字体:[ ]

5月17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07次新闻发布会。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科技攻关专班成员、市科委主任许强出席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请问许强主任,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支撑好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科技攻关专班成员、市科委主任许强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我国历史上有很多防治瘟疫的医疗方法,西汉元始二年,就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明代中期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的青蒿素从根本上改变了疟疾的治疗,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世界各国抗击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等重大传染病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科技战线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冠肺炎科技防控领导小组、科技防治专家组、科研攻关工作专班,部署了21个科技攻关项目,布局了一批关键技术平台。目前,我市已有3个新冠肺炎诊断试剂产品获批上市;3个新冠肺炎疫苗先后进入II期临床试验;5个创新药获批临床试验,部分已完成II期临床研究。同时,充分发挥北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势,推出北京“健康宝”“京心相助”小程序,研制智能测温系统,搭建医生在线咨询平台,开发AI辅助诊断软件等,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与此同时,在此次科技战“疫”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短板,特别是预防、科研、医疗、临床研究的联动不够顺畅;生物安全领域科研力量、关键技术平台布局有待完善;疫情防治科技储备及产业化承接能力还不够健全,比如我市还缺少为科研服务的生物安全三级(BSL-3)实验室;高水平创新团队、公共卫生等专业人才还需加强引进和培育。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意见》要求,落细落实《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一是充分发挥首都科技资源的优势,建立起预防、临床、科研、治疗、项目应急报批的联动机制。这样的机制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要固化下来;二是进一步加强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提高病源生物学研究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增加技术储备;三是加快诊断试剂、药物、疫苗、医疗装备研发,支持药物和疫苗研制企业扩大生产承接能力,让更多科研成果应用于预防和临床一线;四是完善生物安全三级(BSL-3)实验室的布局,补齐模式动物、抗体等大分子药物、CRO/CMO平台等共性技术平台;五是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体系化对抗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和水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