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科创动态>深化改革
打造数字标杆 融入新发展格局

发布日期: 2021- 12- 29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 ]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突出创新引领,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释放发展新动能,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北京市经信局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和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子”联动,一体推进,为全面实施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回望一年,北京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效应显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高精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创新引领

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北京标杆”

打开手机,高速率、低时延的5G网络让用户在指掌间连通世界,实现吃喝娱乐购“数字生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生活筑牢根基,一张隐形的信息高速公路网已经建成。2021年新建5G基站1.2万个,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5万个,万人基站数全国第一,基本实现五环内室外连续覆盖,五环外重点区域和典型应用场景精准覆盖。5G“建用并举”加速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让数字经济根深叶茂,也彰显出北京市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北京样板”、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北京标杆”的决心和信心。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北京市以建成城市数字智能转型示范高地、国际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新兴数字产业孵化引领高地、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高地、数字治理中国方案服务高地、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放高地“六个高地”为目标,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北京市积极开展数字经济促进立法,着力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加快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立法;发布《北京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北京市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北京数据交易服务指南》等政策文件,完善数据安全保护制度;从数字技术硬实力和数字规则软实力多维度出发,初步构建北京特色、全球可比的数字经济发展测度体系,向世界发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北京声音”。

今年以来,北京市经信局强化工作举措,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依托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按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键”: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目前已完成12.1公里城市道路、10公里高速公路、1处自主泊车停车场智能化环境部署,“感传算用”一体化的数字原生基础设施为自动驾驶技术完善和产业发展“提质增能”;智慧城市“网、图、云、码、感、库、算”与大数据平台“七通一平”基础建设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依托大数据行动计划,不断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和潜能:北京市大数据平台实现了342亿条政务数据和1181亿条社会数据汇聚融合,支撑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181个场景应用,支撑市贷款服务中心审批通过3万笔、1145.07亿元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依托“两区”建设,深入探索数字经济国际化发展:发布《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打造“中关村软件园、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三位一体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开放格局;发起数字贸易港倡议,获20余家中欧企业积极回应;争取中央授信试点,完善数据分级分类,双管齐下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合规途径。依托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强势增长:推动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3个园区开园,引导189家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加快国家级信创平台建设,推动国家通用软硬件适配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展示中心、技术验证测试平台和技术服务保障平台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推进国家北斗创新应用综合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基础建设;完善数字经济企业梯队培育生态链,围绕创新性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构建“链主”企业带动、单项冠军跟进、专精特新“小巨人”集聚梯队培育模式,实现“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依托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打造数字经济国际化交流平台:8月2日,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正式开幕,向全世界正式发出了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声音,大会广泛凝聚各界共识,已初步成为国家数字经济领域政策发布、数字经济前沿技术交流、数字应用展示推广以及引入项目的重要平台。

北京市数字经济标杆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数据驱动的首都示范辐射能力有效提升。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进入2.0阶段,将实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6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道路智能环境改造;近日发布了《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正式开放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推动自动驾驶迈入商业化探索新阶段。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平台IDeX系统正式上线,开创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交易合约”新模式;引入数据托管、法律事务、数据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探索率先构建数据资产产业链;筹备组织“北京医疗健康数据创新试点应用竞赛”,围绕数据质量、数据标准、数据共享、数据应用和隐私保护等数据流通关键问题开展实践探索。数字超级算力中心已建设形成300P算力集群,有效支撑智源研究院“悟道”模型深度学习,吸引美团、小米、新华社等30多家企业参与“悟道”生态智能应用研发,助力打造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高地。数字城市操作系统OS开发进入2.0版本,正开展城市网格与空间计算融合应用原型开发,成立科技类民间非盈利组织数原研究院,将进一步加速推进应用生态体系建设。

智慧城市

探索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北京案例”

一座面向未来的城市,不能缺少“智慧大脑”。北京市经信局积极推动信息化与智慧化融入规划管理应急、体系交通、医疗健康等八大领域,让科技成为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引擎。

在智慧城市1.0时期,北京市以“大数据行动计划”为主线、以“四梁八柱深地基”为总体框架,推进开展全市智慧城市“筑基”工作,“入云”“上链”“汇数”等工作中取得了实质进展,初步形成了以目录区块链为核心的“汇管用评”数据治理体系,以大数据平台“融合共建”为特征的数据应用体系,以“领导驾驶舱”为牵引的决策支持体系。“上链”“汇数”“进舱”取得阶段进展,支撑了“疏整促”“放管服”、金融专区以及国庆服务保障等重点场景和海淀、回天城市大脑试点等业务应用场景。

2021年3月,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到2025年,力争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的宏伟目标,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认识、破除政策机制障碍,强化工作协调统筹,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智慧城市2.0阶段,北京市将按照“统分结合、串并协同”的总体推进思路,加快推进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整体统筹层面,全面构建全市总体规划、市级控制性规划、专项规划和部门顶层设计等四层规划管控体系,以“七通一平”为共性技术支撑,按照“控入口、控数据、控底层”的思路,规范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实现控有法、约有章、节有度。领域应用层面,积极推进各领域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加大医疗健康、交通等重要领域的总体统筹和协同联动,使全市各部门、各领域能都“动”起来、“慧”起来。

医疗健康领域以场景应用为突破口,逐步完善全市统一的医疗健康平台。围绕居民个人、医疗机构、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行等应用服务场景加快推进信息系统集约建设。开发上线“北京健康宝”小程序,实现“健康码自查询”“他人代查”“老幼助查”“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多项服务。截至目前,“北京健康宝”累计为9000余万人提供100余亿次健康状态查询服务。

“智慧交通”按规划全面开展落实,从感知体系的搭建到新场景的运用,交通领域智慧化进程稳步实施。加速推进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MaaS)建设,完善市停车资源管理与综合服务应用平台功能,加大静、动态停车汇聚统管,提供道路停车,错时共享车位等服务。在城市副中心,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路口交通信号灯进行智慧配时,提升了车辆平均行驶速度,缩短了城市主干道通行时间。

北京市以数据体系为核心,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一体化协同发展为支撑,提升城市协调联动能力,以城市科技融合发展为内生动力,驱动智慧城市自我进化能力,强化规划管理统筹,积极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智慧治理体系新路径。

创新驱动

“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开门红彰显“北京范式”

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作为全球数字经济高地与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北京聚焦“白菜心”,抢抓“新机遇”,谋篇布局,精准施策,实现了“十四五”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开门红”,充分彰显了“五子”联动赋能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快速发展的“北京范式”。“两区”建设东风正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北京市经信局通过持续推进高精尖产业项目落地和政策落实,统筹利用产业资金和基金支持产业发展、完善细化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统筹推进中德、中日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构建具备首都特色与活力兼备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顶层设计加强谋篇布局,政策配套日趋成熟。编制完成“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3个顶层规划。完善政策配套,发布促进高精尖制造业项目落地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若干措施、“新智造100”等系列政策文件,修订出台高精尖产业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编制完成智慧城市总规、控规和顶层设计管理办法,印发智慧城市“月报季评”指标体系;发布《北京市人工智能算力布局方案》。细化产业方案,研究制定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卫星网络、氢能、传感器、人工智能、RISC-V等领域行动计划和方案。强化京津冀协同,三地经信部门参与编制了《“十四五”时期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并签署《关于打造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框架合作协议》。

产业高位运行,发展成果再上新层级。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30%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8%左右,均可大幅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医药健康、电子信息两大支柱行业“双轮驱动”作用进一步凸显,科兴中维、北京生物两家新冠疫苗企业累计向国内供应超15亿剂,小米公司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17%,晋升全球第二,同比增长83%,出货量5000万部。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和区块链与先进计算、科技服务、智慧城市、信息内容消费等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发展速度快,动能强,质量高,效益好。

高精尖项目后劲强劲,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实施“智造100”工程示范项目103个,示范企业人均劳产率提高10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26%。福田康明斯、三一智造入选世界“灯塔工厂”,小米“黑灯工厂”成为行业标杆,理想汽车基地、科兴中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生产车间、电控燕东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北京,国家级智能制造系统方案供应商数量全国第一。利用5G+AI赋能消费与服务数字化。创建全国首批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8K超高清视频制作技术协同中心、网游新技术应用中心,引入阿里、腾讯“大文娱”板块,培育字节跳动、快手等头部企业。涌现一批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

高端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发挥北京市创新、人才、政策优势,坚持“抓平台、育生态”产业培育范式,推动国际氢能中心、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工业互联网根节点、国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业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平台先后建立。建成面向先进工艺装备研发的集成电路装备创新中心,支持开展国产光刻机关键零部件攻关和批量生产。建设发布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并与30余家机构共同打造大模型创新生态。推动区块链核心技术突破,发布长安链2.0和全球首款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6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3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1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55家北京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初步形成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产业创新体系,链接原始创新、中试转化、产业化应用,辐射带动企业技术中心、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协同创新,促进各类创新主体融通发展。

共享发展新机遇,打造开放合作新标杆。一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程度持续提升。三地经信部门围绕装备制造、汽车、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产业链构建和“2+4+N”的产业共建园区集中发力,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共建园区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了同心同向同力发展的工作格局。二是中德、中日产业园和“两区”建设东风正起。中德、中日产业园先后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为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目前,中日、中德产业园累计落地产业项目近百个,园区双向创新合作日益深入,隐形冠军企业持续集聚,“类海外”环境加速建设,高精尖经济体系持续优化。

下一步,北京市经信局将继续完善“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落地推进机制,延续聚力发展高精尖的主线,不断迭代升级产业体系,培育跨界融合、协同共生的新业态;构建上下游贯通、联动迭代的新链条;打造数字化赋能、创新驱动的新范式。

精准施策

提升营商环境专属“北京服务”

北京拥有160多万家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推动产业创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北京市全面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政策法规,制定出台了减税降费、援企稳岗、金融支持、精准助企等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没想到购买服务还能有补贴,这对我们中小微企业太友好了。”北京市一家科技创新企业的负责人在使用北京通企服版APP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服务贴合我们实际需求,价格本身就比市场平均水平低,再加上服务券可以抵扣,线上流程操作也方便,我们就下单了所需要的服务。”

这样的感慨不是一家企业的个例,而是共同的心声。为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强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全市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税额超19.4亿元,降低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下调大工业、一般工商业用户销售电价,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着力加强多元金融服务,推动降低小微企业担保费率,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快构建多点位、广覆盖的融资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涉企收费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破除“以批代管”“严批宽管”“多头执法”“随意执法”顽疾,确保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北京通企服版APP成为提升营商环境、专属“北京服务”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持续丰富政策知识库,汇集国家、市、区三级中小企业相关政策文件12863个,推动政策多渠道精准触达;发放中小企业服务券产品158款,累计为2700多家企业提供补贴2400余万元,并作为试点推进“免申即享”和“即时支付”;设立“专精特新”专区,归集企业诊断、政策推送、服务产品、活动培训等9类服务功能,赋予企业服务专员等41项权益,实现服务发起、成果交付、进度监测、满意度评价等过程跟踪功能。

北京通企服版APP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专业服务、专区服务、企诉即办四大服务内容,解决了企业服务资源“碎片化”和“难找、难查、难用”等问题,实现全市政府服务资源、社会服务资源向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汇聚和中小企业资源服务“一站式”“一键式”操作,增强了企业资源服务的便利度和获得感。

此外,为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和发展活力,已连续举办六届“创客北京”创新创业大赛。“今年参加‘创客北京’大赛,我们迅速地提升了知名度。北京银行还及时了解我们的需求,在6月为我们增加授信至1000万元,融资成本也由原来的4.35%降至了3.85%。”某“创客北京2021”大赛参赛企业负责人说。

一年来,北京市经信局突出工作重点,为企业不断减负,助企轻装前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以凝心聚力、精准贴心的“北京服务”赢得了企业点赞。

北京市“十四五”规划是未来5年发展的顶层引领,也是二○三五远景目标实现的“地基”。在开局之年,北京市经信局坚持规划引领,打破疫情影响等环境樊篱,交上了一份“压得住场”的发展答卷。

起步虽稳,但任重且道远。在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市经信局将继续利用好“两区”建设等发展契机,强化“五子联动”,推动“十四五”高精尖规划等相关政策措施高效落地,为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再走一步“玲珑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