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科创动态>三城一区
世界级原始创新之城初露峥嵘怀柔科学城携尖端科技亮相科博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形成

发布日期: 2021- 09- 28 信息来源: 怀柔科学城HSC 字体:[ ]

能够复现高空飞行环境的超高速风洞、给先进光源在电子束加速过程中提供能量的“发动机”……这些神秘而尖端的科技装备和原创成果亮相第24届科博会,以眼可见、手可触的直观形式,带领参观者了解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怀柔科学城。

怀柔科学城,这座倡导“科学+城”理念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走入第五个年头,今年开始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顶层规划设计高水平推进、组织推进机制有序运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具规模、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型城市形态逐步完善,高精尖产业业态加快培育……科学家们“梦想中”的原始创新之城初露峥嵘。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怀柔科学城围绕“科学+城”的理念,正在加快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当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未来,这里将传递中国创新科研的“最强音”,一批科研项目将在这里“破茧成蝶”。

科博亮相

展示硬核前沿科技装备

在科博会怀柔科学城展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能够复现高空飞行环境的超高速风洞、能将温度降至近零下273.1391摄氏度的稀释制冷机等最硬核的前沿科技装备,向参观者展现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成果。

在怀柔科学城,一把全球“最亮”的光源“放大镜”——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随着6月28日首台科研设备——电子枪完成安装,标志着该项目开始进入科研设备安装阶段。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也将是我国第一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该装置的建筑外形像一个放大镜,寓意为“探测微观世界的利器”。

要让这个“最亮光源”能够看清微观世界,离不开电子束加速装置,而此次怀柔科学城现场展示的超导腔就是这类加速装置,好比汽车的“发动机”,用于加速带电粒子。该超导腔长约1.3米,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发,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高品质因数超导腔的中温退火工艺,并成功完成了小批量首次试制,使我国高性能9-cell超导腔技术跨入世界前列。

在怀柔科学城展区,如同圆锥形隧道、等比例微缩的超高速风洞模型也格外抢眼。这次展示的JF-22超高速风洞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主研制,主要用于天地往返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和高温气体动力学的前沿探索,将于2022年正式建成。建成后将与现有的JF-12风洞构成能够覆盖全部高超声速飞行走廊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地面气动实验平台。

此外,此次怀柔科学城还带来了无液氦稀释制冷机模型、“怀柔一号”科学实验卫星模型等,亮出了满满的科研范儿。

其中,无液氦稀释制冷机由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制,将应用在落户怀柔科学城的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中,在无需液氦这种昂贵稀缺资源的情况下,采用机械制冷机代替液氦提供零下269.14摄氏度的低温环境,然后以此为基础利用稀释制冷原理,实现接近零下273.1391摄氏度的极低温,为今后国产化的综合极端条件和量子计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力量

聚集前沿科技项目落地

自2017年5月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得批复以来,北京市与中科院、北大、清华等高校院所加强统筹协调、相互支持合作,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高校院所和创新型企业等创新主体,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团队,推动创新改革政策落地,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完善高品质城市功能配套,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进展。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发展,怀柔科学城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的蓝图正在快速展开。

已布局的29个科学设施平台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其中,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落成启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进入科研状态;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进入科研设备安装阶段;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土建工程竣工;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和机电设备安装。“怀柔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领衔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德勤(中国)培训教育项目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高端创新资源成功落地。

怀柔科学城的科技创新生态正在加快构建,中科院的18个科研院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有研科技集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等高校院所和中央企业入驻怀柔科学城,再加上一些创新型企业,在怀柔科学城工作和生活的科研人员超过5000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丘成桐数学基金会和投资基金、机械研究总院怀柔科技创新基地等22个重点项目在怀柔落地,有色金属新材料科创园、长城海纳加速器等17个空间资源扩容提质。

在怀柔科学城科学聚核区,已有北京大学、中科院8家科研院所、海创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创业黑马科创加速总部基地等研发机构与科研产业,以及城市客厅、创新小镇、凯利特公寓、雁栖国际人才社区等多个配套项目相继进行建设和投入使用。

在怀柔科学城北区,怀柔区和金隅集团正在将兴发公司地块改造为高等研究机构集聚区。其中,引入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集聚科学家35位,举办学术活动80余场。今年3月,签约落户的德勤(中国)培训教育项目也将入驻这一区域,为北京乃至全国的专业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怀柔科学城积极承接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任务,吸引国家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建设,加快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大科学装置相继“开跑”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具规模

作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是开展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和重要工具,也是驱动创新发展的“国之重器”。在怀柔科学城,五个大科学装置正在加速建设之中。

今年6月28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完成首台科研设备——电子枪安装,转入基本建设、设备安装并行阶段。同时,2017年5月开始建设的交叉研究平台——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项目转入试运行,是第一个通过工艺验收、转入试运行的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项目,将为先进光源设备测试和技术研发提供更好支撑。从明年起,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将迎来大批科研设备进驻安装,建设周期约6.5年。建成后,将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首期建设14条用户线站,面向国内外用户开放。

今年6月23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设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寰”,历时2年8个月的建设,落成启用并全进入试运行阶段,为我国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范式,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整体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将为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这是我国首个研制成功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2021年11月,装置展厅“地球模拟实验室”将对外开放。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将建设国际先进的集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综合极端条件为一体的用户装置,将提升我国在物质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综合实力。目前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一部分研究单元和实验站已经进入科研状态。该项目预计2022年6月建成并面向国内外开放使用。

除了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随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怀柔园区启用,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两大研究平台也进入了科研状态。未来,两大平台还将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此外,中科院物理所怀柔园区内还筹建了仪器研发中心,力争实现一批高端科研仪器的国产化,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促进我国高端科研仪器产业的发展。今年9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在怀柔科学城成立了北京清洁能源前沿研究中心,针对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等展开研发,推动产生原创与变革性的清洁能源技术。

北京大学建设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目前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和机电设备安装;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建设的子午工程二期怀柔部分土建工程竣工。

今年走入第五个年头的怀柔科学城,正式迈入了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作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地,怀柔科学城正“抢跑”进入科研状态,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按照建设计划,到2025年,怀柔科学城在建的5个大科学装置和24个科技研发平台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聚人气、聚科研气

专项政策和优质配套引贤聚才

今年5月14日,中科院发布“怀柔四条”激励政策,并举行中科院研究所入驻怀柔科学城动员会,进一步凝聚中科院各院所共建怀柔科学城共识,加快怀柔科学城“人气”“科研气”聚集。

“怀柔四条”激励政策,将中科院各院所新增入驻怀柔、全时在怀柔开展科研工作的青年职工、特别研究助理和高年级学生作为激励对象,给予事业编制、人才指标、薪酬支持、特别补助等四方面专项政策支持。“怀柔四条”激励政策的发布,吹响了科研人员加快入驻怀柔科学城的冲锋号。

截至目前,在怀柔科学城工作和生活的科研人员超过5000人。随着科学设施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怀柔科学城将在2025年迎来一万名以上科研人员。

为培育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发展,市级财政支持怀柔科学城发布实施《关于精准支持怀柔科学城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点从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落地转化、科学仪器产业公共平台和机构运营发展、科学仪器企业发展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支持创新产品拓展应用市场等四个方面给予支持。

怀柔科学城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2017年-2019年,三届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在怀柔科学城举行。2019年10月,来自中国、德国、英国、瑞士、瑞典、波兰、荷兰等7个国家的15个科学中心,在怀柔科学城发起成立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2021年9月25日-26日,中关村论坛第四届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和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2021年会举行,国际化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怀柔区正在加快完善新型城市形态,包括交通、生态、住房、教育、医疗、综合服务设施等,正在营造宜研宜读宜业宜居的科学之城。

在住房方面,积极构建区域统筹、职住平衡的住房保障体系,国际人才社区、共有产权房、商品房、科学家公寓等住房项目加快建设。到今年底可在科学城及周边提供各类住房8000余套。交通方面,怀柔科学城将新增10条城市道路,其中4条位于怀柔科学城核心区,将完善怀柔科学城核心区路网结构。

教育资源方面,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怀柔分校、中关村一小怀柔分校、青苗国际双语学校怀柔校区已投用。位于密云的北京第二实验学校、位于怀柔的北京第三实验学校也在积极推进中。

此外,为怀柔科学城起步区内科学设施输送“养分”的综合管廊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预计2022年6月建成投用。建成后,不仅能够解决起步区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平台等市政管线需求,还能加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怀柔科学城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水平。

同时,怀柔区重点打造了城市客厅、雁栖小镇、雁栖国际社区、凯利特公寓、栖美园公寓、创新小镇等城市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其中,城市客厅项目位于怀柔科学城起步区,目标定位是国内外科学家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中心、怀柔科学城的对外展示样板、科学研究与科技产业的活力中心,预计2023年初建成投用。

立足打造百年科学城,“科学+城”的城市框架已经全面扎实起步。按照规划,到2025年,怀柔科学城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影响力显著提升,一座“远看是花园、近看是家园”的科学新城正在从美好变成现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