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A05-2019-J004
项目名称面向制造业的精益研发技术体系研究及产业化
候选单位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候选人田 锋 张国明 段海波 林 岳 丁 杰 赵 琦 关文天 俞瑞霞 杨 旭 程 海
项目简介    该成果属信息技术系统性应用其他学科领域。在当前中国企业,特别是复杂产品制造领域产品研发综合化、协同化和全程化趋势愈加明显,亟需一个高度整合的研发体系,把研发中各种手段和要素进行融合管理,持续保证研发的高附加价值,该项目正式为了满足这种需求。项目成果基于系统工程理论,解决了制造业企业复杂研发业务协同、管理、实施的关键问题,实现产品创新性、差异性、高性能、高品质和高效率研发设计。 主要创新点有: 1、体系所包含的正向设计方法、研发流程与知识、仿真和质量的融合等属于首创,精益研发方法、技术和平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先后出版了专著《精益研发》(2009年)及《精益研发2.0》(2016年); 2、提出了独特的精益研发工作包模型,实现了业务资源(知识、工具、人员、标准、规范)与科研流程的紧密结合。利用流程和工作包梳理和加工研发资源,还可以向流程和工作包精确推送恰当的研发资源; 3、提出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的工业知识价值评估体系,解决了知识评价难题,知识智能检索、智能伴随、智能推送、知识与仿真工具融合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先后出版了专著《知识工程2.0》(2017年)及《制造业知识工程》(2019年),其中《制造业知识工程》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周济、谭建荣、李培根三位院士领衔; 4、提出系统化创建企业仿真体系的方法,在方法论、技术和平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工具知识的集成封装、仿真机器人、多学科协同仿真、多学科参数的自动传递、基于底层参数快速优化等技术,为国际先进水平; 5、在技术创新与仿真技术结合、语义检索与索引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6、提供构建企业研发平台的柔性和开放性顶层集成框架,支持新系统、新工具、新知识的持续接入。 成果取得相关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59项,参与起草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各1项。2016-2018年度,项目成果共产生营业收入56684.55万元,净利润达10759.41万元,累计上缴税收4534.76万元。项目成果已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汽车、核能、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累计实施1000+项目,参与大飞机、航发、大船、高铁等国家重大项目工程研发与平台建设工作,2016年获得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专项支持。从基础研发技术升级、研发流程管理模式变革到企业整体研发能力的提升,促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增强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性和影响力。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