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913-2019-J004 |
项目名称 | 面向科学卫星任务的服务型运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
候选单位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候选人 | 胡 钛 吴海燕 李大林 马英哲 杨甲森 肖志刚 苏 举 李博权 白 萌 李 运 |
项目简介 | 本项目属于航空、航天科学技术领域。通过对面向科学卫星任务的服务型运控系统的研究,在国际国内率先建立和应用了多项关键技术,主要技术创新点包括:面向科学目标的运行服务平台、即时可视可行的科学计划制定服务和基于全生命周期数据的运控分析服务。
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地球、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以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国际公认的研究前沿科学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科学院启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十二五"期间,空间科学(一期)先导专项立项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共4个科学卫星工程,以及支持各卫星在轨运行管理的共性系统——运控系统。
作为确保卫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责任部门,支撑并提升科学产出的关键因素,运控系统不仅是各卫星在轨运行的管理枢纽、控制核心,还是科学卫星在轨运行的服务平台。
按照"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管用分离”的指导思想、“确保基本功能、突出服务能力”的总体思路,研制了具备科学任务规划、有效载荷控制、任务状态实时监视、运控决策与分析、科学用户远程服务能力的服务型运控系统,并创新地研制了科学运行服务系统,使该系统“管得精准、用得高效”,具备了科学机遇事件快速应急响应能力。
该系统于2015年12月开始支撑 “悟空”、实践十号、“墨子号”和“慧眼”任务。各科学卫星任务均取得了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相关成果多次获国内外大奖,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声望。
该系统确保了各科学卫星在轨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特别是该项目创新研制的科学运行公共服务平台、科学计划制定服务和运控分析服务,是各科学卫星任务更快、更多地取得科学成果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该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天文机遇科学事件快速应急运控响应,支撑“慧眼”卫星成功地实施了快速机遇科学观测,获取了高科学价值的机遇科学数据,显著提升了科学产出和国际影响。
该系统是北京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成立的空间科学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怀柔科学城航天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该系统现正执行“悟空”、“墨子号”和“慧眼”长期在轨运行管理任务,还将支持空间科学(二期)七型八星任务在轨运行管理。 |
关 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