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D05-2019-J012 |
项目名称 | 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候选单位 | 北京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天路时代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候选人 | 李 杰 王 平 孙吉良 龙志强 吴 峻 刘 炜 窦峰山 姚生军 张学山 张益晨 曾国保 周丹峰 赵东亮 刘 强 王红霞 |
项目简介 | 项目自2000年开始,在北京市科技计划、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支持下,通过两条试验线、四代车的持续攻关,攻克了车辆、线路、信号、供电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研制了系列产品和装备,建成了国际上首条A型车、大编组的磁浮运营示范线——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示范线(S1线),编制了系列行业和国家标准。取得的创新如下:
(1)研制成功国际首列A型中低速磁浮列车:攻克了高承载力的整体悬浮电磁铁技术,首研了悬浮架模块化铸造结构及弹性防滚解耦机构,创新研制了车辆二次悬挂系统,研制了冗余可靠的牵引供电系统和制动系统。使每辆车总重达35吨,比国外提高了25%,填补了国际上中大运量磁浮列车空白。
(2)攻克热轧成型F形钢轨等轨道系列技术:国际上首次突破不对称截面F形钢轨的一次热轧成型技术,比焊接加工方式生产效率提高几十倍;依据车桥共振理论首研了单开、三开、单渡线及交叉渡线等多种磁浮关节道岔;成功示范了梁上梁、钢混结合拱桥等多种桥梁形式,采用钢梁顶推工艺,解决了磁浮线路跨大宽度河道及广场的施工难题。大幅降低了轨排造价,首创了中低速磁浮线路轨道全套技术。
(3)首创了基于对称交叉感应环线的移动闭塞式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MATC),解决了无轮轴、非接触式的测速定位及通信难题,使测速精度达0.5km/h,定位精度0.24m,列车最小追踪间隔可达90s,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采用三、四轨供电,创新了磁浮交通侧向受流方式,采用工字型接触轨及过渡轨确保平稳授流,并彻底解决了传统轨道交通的杂散电流问题;创造性提出系统综合接地方法,解决了感应电泄放、消除跨步电压等难题。
(5)建设了北京S1运营示范线,掌握了系统集成技术。根据轨道交通“四性”要求,制定了系统总体技术指标,编制了系列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研制了系列专用检修维护装备,建设了运营示范线,带动了我国磁浮产业的全方位发展。
本项目授权专利93项(发明专利39项),在编国家标准1项,发布行业、地方、团体等标准46项,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30篇),习近平主席于2010年7月乘坐本项目磁浮样车,2013年又视察本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多次报道本成果。北京S1线建设的直接经济效益86亿余元,项目成果还用于我国在建的第三条磁浮线——广东清远磁浮线,引领了我国以北京地区为中心的磁浮交通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
关 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