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I06-2019-Z004 |
项目名称 | 能源环境效率测度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候选单位 |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
候选人 | 魏一鸣 廖 华 梁巧梅 王 科 刘兰翠 |
项目简介 | 能源环境效率对经济发展质量和人类健康有着重大影响。经典的效率测度理论和方法主要针对具体工况条件下的设备/工艺/产品/行业等简单系统的效率测度,无法满足系统节能、全局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复杂情形下的决策需求。能源环境系统与经济社会等人类系统高度耦合、多重反馈,形成了一类典型的复杂系统。项目组在国家自然基金等长期资助下,对能源环境效率测度的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始创新成果:
(1)提出了能源环境效率测度的复杂系统理论,耦合了能源环境系统与经济、社会、技术系统。揭示了能源环境系统的非线性、动态、多层次、多重反馈、信息不确定和不完备等特征,构建了时空复杂条件下的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碳排放)中长期情景分析平台,实现了对多种能源环境政策的综合测评。
(2)发展了同时存在要素技术替代和经济替代等复杂条件下的能源效率测度理论和方法,解决了经典效率测度理论仅纳入能源物理信息、缺失市场价格和成本等社会经济信息导致的激励不相容问题。耦合了热力学定律和经济科学中的极大化行为理论,提出了新的能效测度方法,实现了提高能效与降低成本的统一。
(3)发展了存在环境和气候负外部性等复杂条件下的环境效率测度理论和方法,克服了经典效率测度方法中不同产出转换函数假设不完备等局限性。提出了能源消耗期望产出和环境非期望产出多式、径向调节和松弛调节综合建模技术,构建了包括分类不变性数学变换等四类非期望产出处置方法的环境效率测度模型。
本项目在Energy,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 Omega等发表论文130篇(SCI/SSCI)并被他引5524次(Web of Science核心核集),最高单篇他引250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8篇。出版著作3部。8篇论文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引用。5篇代表性论文被他引743次,1部代表性论著被 Energy Journal 纳入书评栏目并被高度评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9项。申请发明专利9项。项目成果支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入选“万人计划”2人(含青年拔尖1人)、长江学者2人(含青年长江1人)、优青3人。本项目依托的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结题后评估为“特优”。研究成果为国家能源环境效率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支撑。
|
关 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