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I09-2019-J011
项目名称HIV/HCV共感染及HIV单独感染者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研究与应用
候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候选人徐小元 张 彤 吴 昊 于岩岩 陆海英 陆小凡 吴赤红 粟 斌 黄晓婕 霍 娜
项目简介    丙型肝炎和艾滋病具有相同传播途径,HIV感染者更易出现HCV合并感染。本项目研究显示我国河南、广西两省HIV/HCV混合感染者总体HCV RNA阳性率为18.8%,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河南HIV/HCV混合感染者以有偿供血、输血和性接触人群为主,HCV流行基因型以1b和2a型为主。广西HIV/HCV混合感染者以IDUs人群为主,主要流行基因型为3b和6a型。河南HIV/HCV混合感染者中既往有偿献血人群HIV-1原发耐药率为17.7%,针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情况最严峻。合并感染人群对抗丙肝小分子药物Simeprevir和Faldaprevir等存在预存相关耐药位点,检出率分别为25.71%和10.00%,其他氨基酸位点出现突变率较高。 本项目通过10万高危人群大规模横断面调查,建立我国第一个男男同性恋(MSM)队列,MSM的HIV/HCV混合感染HCV RNA阳性率为3.9%。对MSM队列研究分析发现:中国MSM队列HIV感染各自基因型紧密成簇,表明中国MSM中HIV为近距离传播;北京市高危城区集中在朝阳区、海淀区、宣武区、丰台区和大兴区;发现MSM人群的无偿献血比例高。对比国外资料,首次发现我国MSM人群新发感染者,疾病进展速度显著快于欧洲MSM人群;发现急性期治疗联合行为干预显著延缓疾病进展速度并降低HIV传播的风险,在联合行为干预基础上,新发感染MSM在急性期HAART治疗6个月后,其HIV二代传播风险比治疗前下降了95.6%。 细胞嗜性研究:河南既往有偿献血HIV/HCV混合感染者体内HIV-1亚型主要为B亚型HIV-1细胞噬性以R5嗜性为主,HCV混合感染不影响HIV-1的细胞嗜性,HIV-1 V3环的顶端四肽以GPGR、GPGQ和GPGK多见,HCV感染不是决定V3环顶端四肽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接受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CCR5嗜性V3环帽子结构顶端均有保守序列GPGQ,在CXCR4嗜性中存在R的置换,GPGQ可能限制演变为X4嗜性病毒。即使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耐药,CCR5 受体抑制剂仍然是治疗的有效选择。我国MSM快速进展者体内HIV-1细胞嗜性以AE亚型为主,细胞嗜性主要为X4及R5X4双嗜性。提示我国MSM疾病快速进展者在HIV-1感染早期即可使用X4作为辅助受体。 中心记忆细胞的水平能够反应患者ART治疗半年到1年的免疫重建情况,HIV感染急性期患者中心记忆细胞的活化程度越高,疾病进展越快。该研究对于免疫重建失败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题组使HIV/HCV混合感染者的规范诊治、HIV-1细胞嗜性与疾病进程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医院得以推广。已发表论文192篇,73篇SCI,累计影响因子228.119,他引291次,单篇最高影响因子9.117。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