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C08-2019-J001
项目名称非常规水源补给型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候选单位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候选人马 宁 王培京 李其军 孟庆义 潘 涛 黄炳彬 何绪文 宋英豪 肖本益 刘自飞
项目简介    项目属于水污染防治工程领域。 (一)研究目的 围绕以非常规水源补给为核心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区域污染河流清洁水资源短缺、非常规补水水质差、耗氧污染等突出难题,坚持水质目标管理引领,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构建全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形成非常规水源补给型河流水环境治理模式。 (二)主要的技术创新点 (1)完善河流水环境管理手段,开发主要污染排放总量与水质定量响应模拟平台,形成基于水环境容量总量的污染总量控制成套技术,推进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创新跨区河流水环境管理机制,推动市、区、镇三级政府协同治污。 (2)实现污水再生提质增效,研发污水二级强化-高级氧化消毒-湿地深度净化技术等城镇污水厂超净处理成套技术,节能15%、节地50%,实现难降解污染物高效去除,出水达到准地表IV类,高品质再生水基本优于地表III类,支撑再生水资源分质利用。 (3)突破农村污水长效治理难题,因地制宜地利用太阳能和跌水曝气,研发厌氧+生物/生态组合模式的生活污水自然能处理成套技术,降低传统曝气能耗60%和100%,吨水成本分别仅为0.16和0.19元。 (4)发挥都市型现代农业典范,在粮田/菜田种植流程集成应用化肥农药源头减量技术,节肥20%、节药30%以上,提出曝气吹脱结晶除磷等资源化技术协同畜禽粪污集中治理模式,实现污染减排与资源化,投资成本降低29%以上、运行成本降低18%。 (5)持续循环净化河流水质,研发难生物降解型河水低能耗旁路净化技术、缓流水体湿地净化与水质保障技术,自主研制高饱和容量复合固磷填料,为市售产品的2.7-12.6倍,构建碳氮磷高效控制的河流净化成套技术,水质稳定维持地表IV-V类及以上。 (三)成果产生的价值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3项技术入选科技部惠民计划先进成果;发表论文121篇,出版专著11本,形成重大政策建议1份、规划方案及办法5项,成果全面支撑北运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升。2009-2018年以来,成果成功应用于20余项规模化工程,流域内COD和氨氮年减排总量分别超过7000吨和600吨,年减少进入环境的N和P2O5化肥量达25.6%和46.3%,有机肥年替代化肥施用量达1000 吨,超过30万平米河道达到地表V类以上水质。结合一系列依托工程建设运行,榆林庄闸出境断面CODCr年平均浓度自62.1mg/L(2009年)下降至24.4mg/L(2018年),氨氮由16.4mg/L下降至2.1mg/L,全流域劣V类水质河长比例由83%(2009年)下降至40%(2018年),水质改善成效明显。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