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I09-2019-Z003
项目名称基于含氮化合物构建的氮化反应
候选单位北京大学
候选人焦 宁 周 旺 秦 冲 王 腾 唐从辉 丁胜涛 孙 祥 郦鑫耀
项目简介    含氮化合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农药、材料等领域。源于石油、煤、天然气等石化资源的碳氢化合物是最丰富、最简单的化工原料,如何在温和条件下向这些碳氢化合物引入氮原子来制备含氮化合物是一个意义重大、且又面向可持续发展与技术源头创新的挑战性前沿科学问题。但是,由于碳氢、碳碳键反应活性低、选择性难以控制,长期以来该领域研究进展缓慢,鲜有文献报道。 本项目从化学反应机理出发,提出了简单碳氢化合物氮化反应的概念和策略(Nitrogenation strategy),通过自由基反应等氧化过程,发展了多种氮原子引入常见分子特别是碳氢化合物来制备含氮化合物的新方法,建立了腈、胺、酰胺、吡咯、四氮唑等重要含氮化合物的新合成途径。该项目突破了碳氢化合物转化的瓶颈,在含氮化合物制备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开拓性的进展,有效地、系统地推动了碳氢化合物转化及新反应发现、应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的发展。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被认为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进展 (Synform, 2009, 08, A71)。并被评价为“塑造了新的策略;最杰出的发现”(shaped the new strategy; the most salient observation,Org. Chem. Front. 2014, 825)。基于这些工作,项目完成人受Springer出版社邀请,编著英文书籍一本(ISBN: 978-981-10-2811-3),主编和参编与项目有关的其他著作6部。 本项目围绕氮化反应系统发表SCI论文63篇,总影响因子590.88,被他引总次数4862,引领了近几年国内外氮化反应及相关原子引入反应研究。6篇代表性论文分别发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c.Chem.Res.上,SCI他引824余次,单篇最高他引208次。项目成果在有机合成及药物化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效地、系统地推动了化学化工等多方面的研究与发展。项目负责人先后受邀在国际著名的Gordon Conference(戈登会议,美国)等国内外会议做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60余次,并作为共同主席组织了一次香山会议和三次关于“绿色合成”的国际会议。项目负责人被聘为《中国化学》副主编,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201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聘2015年度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同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7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得中国均相催化青年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等多项奖励。项目培养博士12名,其中1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3人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