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981-2019-J003
项目名称基于性效整合模式的中药治疗难治性肝病应用研究
候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候选人赵艳玲 朱 云 张 萍 马 骁 宫 嫚 李浩田 魏士长 罗生强 史文丽 王睿林
项目简介    淤胆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属难治性肝病。肝病是传统中药治疗的优势病种,随着对难治性肝病认识的积累,中药体现出独特的疗效优势。中药药性是功效表达的内在基础,功效是药性规律的外在表现,中药药性通过功效表达反映临床效应,形成以“药性-功效-效应”为链条的逻辑规律,为中药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项目以中药性效关系为核心,提出并实践以临床应用规律为导向的性效整合模式,围绕以淤胆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为代表的临床难治性肝病,构建了“循证用药规律认知与发掘”、“寒热药性特征辨识与解析”、“功效表达多元整合与评价”三项核心技术,应用于临床难治性肝病的中药治疗。 1. 形成“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治疗淤胆型肝炎”方案,研制出淤胆型肝炎治疗的国家级新药—赤丹退黄颗粒,显著提升重症淤胆型肝炎退黄有效率。证实赤芍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通路与调控肝细胞转运蛋白而改善淤胆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揭示效应成分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的体内代谢规律,综合阐明赤芍“性寒-凉血活血”的性效规律。 2. 构建“清热祛瘀重用二草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方案,形成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特色组方—三草方,使自身免疫性肝炎无需免疫抑制剂而实现肝功能稳定及肝纤维化好转。明确了三草方调控能量代谢与免疫系统相关靶点的作用方式,阐明豨莶草与茜草中以9β-异丁酰氧基木香烯内酯、茜草素为代表的效应成分,系统揭示了二草“性寒-清热祛瘀”的性效特征。 3. 建立“祛湿补气并用茯芪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临床治疗方案,将临床有效率从16.7%提升至78.3%,有效提高了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治疗水平,并形成特色治疗组方—茯芪方。阐明茯芪方调节mTOR/HIF-1α信号通路及α-SMA、TIMP-1、MMP-9等靶点的作用模式,揭示茯苓与黄芪整体配伍的“性温-祛湿补气”性效内涵。 本项目获国家新药证书1项(国药证字Z20010154),将淤胆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等难治性肝病治疗有效率分别从70.2%、80.3%、16.7%提升至89.5%、93.5%、78.3%,突破了部分难治性肝病无特效药可用现状,广泛应用于多家三甲医院。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Phytomedicine、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药学学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32篇,其中SCI论文75篇,总他引2320次。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