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I10-2019-J023
项目名称基于血流再通的缺血性卒中脑保护救治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
候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候选人吉训明 孟 然 罗玉敏 陈 健 吴 迪 戚智锋 吴川杰 杨 旗 郭秀海 赵海苹
项目简介    卒中是国人致死致残首要疾病,患者超过1240万,以8.3%速度逐年增长,治疗耗资3000亿元人民币/年。缺血性卒中占85%,救治成功的关键是血流迅速再通和神经保护。率先提出血流再通联合神经保护的理念,创建系列临床诊治新技术,研发系列专用器械用于临床并全国推广。 1. 创建“常压高浓度氧(NBO)保护半暗带” 方法-延长了血流再通治疗时间窗:溶栓治疗关键是挽救半暗带脑组织,其存活时间短,导致溶栓比例低。利用氧弥散特点,创建“血流再通前NBO保护半暗带”方法,延长再通治疗时间窗。NBO:1)显著提高大鼠半暗带脑氧含量,延缓半暗带消失,拓宽再通时间窗1倍以上,死亡率从86%降至17%;2)稳定恒河猴卒中模型血脑屏障,延长再通时间窗;3)使溶栓比例提高30%,降低重症死亡率。 2. 创建“动脉内靶向低温脑保护”方法-克服缺血性卒中低温脑保护难以临床转化难题:低温是国际公认最有效神经保护方法,但全身低温副反应大,局部低温效果差,转化全部失败。创建“血流再通基础上动脉内靶向低温脑保护”技术,通过1)啮齿类模型证明保护效果,揭示作用机制;2)创建恒河猴模型,确立临床转化关键技术指标;3)临床证实其安全及有效性;4)发明专用装置和保护液。列入 2016年国家卫健委“适宜技术研究推广项目”。研究模式被国际期刊JCBFM主编评价为世界首个啮齿类-灵长类-患者的神经保护全链条研究典范。 3.创建“脑静脉血栓预警、诊断和治疗”技术-纳入中国指南和美国标准:针对脑静脉血栓早期误诊漏诊率高、重症残死率高等关键问题,研发1)早期预警血液标志,写入中国指南;2) 先于临床和影像的重症预警标志;3)磁共振黑血成像精准诊断技术;4)基于病理分期的个体化救治方案,纳入美国标准;5)发明静脉血栓碎取专用器械。大大提高超早期确诊率、使重症救治成功率由45%提至88.5%,病死率由30%降至11.5%。我院被定为“国家高颅压与脑静脉病变中心”。 4. 建立国际首个“全链条神经保护转化研究和推广平台”:建立“鼠-猴-患者单/多中心临床研究-国家远程卒中中心”全链条神经保护技术研发推广平台,向全国31省市4000余家入网医院技术推广和培训。 在Nature、Circulation、Strok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12篇,统计源526篇,获2018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国内外专利授权29项,转化8项。主编专著5部。组建千人、长江、杰青、优青、万人在内的创新团队,培养硕/博士163名。主办国际会议12次,国家级学习班36次,培养医护人员12820名,提升我国卒中整体救治水平。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