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I05-2019-J004 |
项目名称 | 都市水泥低环境负荷设计与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
候选单位 |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金隅北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候选人 | 崔素萍 龚先政 王亚丽 陈旭峰 毛倩瑾 聂祚仁 刘 宇 兰明章 王志宏 姜雨生 刘卫民 赵启刚 郝利炜 李小青 郑 焱 |
项目简介 | 1.研究目的:水泥是基础建设用最大宗材料,其生产还承担了城市污泥等废物的处置任务。至今北京的水泥企业仍承担着城市污泥等处置任务,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城市废物成分复杂且不稳定,处置利用中存在影响水泥生产和产品性能、造成污染转移的风险,如何科学评价和合理选择处置利用工艺、开发高效的废物预处理和清洁的水泥全流程技术,是以城市废物水泥原燃料替代为核心的水泥生产绿色转型的关键问题。本项目经十余年产学研合作攻关,通过实施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和北京市重点项目,解决了城市废物水泥矿物体系优化、原燃料替代、污染减排、生产全流程环境负荷监测控制等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了都市型水泥低环境负荷设计与制备的成套技术,并在金隅等我国大型水泥企业广泛应用,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都市水泥绿色转型之路。
2.主要技术创新点:(1)构建了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水泥性能与环境负荷关联分析模型,发明了五元矿物体系水泥熟料和低环境负荷水泥制备技术,实现了水泥性能与环境负荷协同调控。(2)发明了城市污泥干化、有机组分挥发抑制、电石渣絮凝脱水等废物预处理技术,解决了废物成分复杂和波动对水泥性能及制备工艺稳定性影响的难题,实现了城市废物安全转化为水泥有效成分。(3)发明了高比表面抗碱中毒脱硝催化材料、硅藻土/钙基复合吸附脱硫材料,研制出SCR反应器脱硝效率控制装置,构建了氮氧化物减排的分级综合选择模式与控制系统;发明了水足迹在线控制评价、资源安全储运和粉尘、噪声全覆盖监测技术,实现了水泥生产全流程环境负荷多维控制与低环境负荷生产。
3.成果产生的价值: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6件、软件著作权2件,支撑制定建材领域首批生命周期评价技术规范等团体标准8部,服务于建材行业260余家企业绿色工厂评价、低碳产品认证、碳足迹评价、III型环境声明等;系列技术被北京金隅水泥等企业应用,经第三方国检机构生产现场核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4.39%、总体温室效应降低5.78%、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降低12.25%。水泥生产总体环境负荷的降低,保证了都市水泥企业在严格环保标准下的生产运行和安全处置城市日常运行量大面广的废弃物,并提供了城市建设必需的最大宗基础材料。应用单位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低环境负荷水泥产品应用于首都新机场、北京通州副中心、雄安新区、冬奥会等重点工程的建设,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建材联合会组织成果鉴定评价:“项目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关 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