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I01-2019-J016 |
项目名称 | 毫米波人身安检技术研究及应用 |
候选单位 | 清华大学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候选人 | 赵自然 李元景 王迎新 陈志强 吴万龙 沈宗俊 张 丽 金颖康 刘以农 李君利 桑 斌 郑 磊 郑志敏 罗希雷 乔灵博 |
项目简介 | 社会公共安全是关系国家安全稳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人口众多,公共场所人流量大,发展高效文明的旅客安检技术和装备,提高技术防控能力,有助于筑牢社会公共安全的防线,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同时,人身携带爆炸物是常见恐怖袭击方式,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暴恐形势,人身安检技术装备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市场规模达数千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目前,美国、英国、德国陆续研制了毫米波人身安检仪,并在机场等关键安检场所批量装备,形成垄断态势。发展自主可控的毫米波人身安检技术既能满足我国对新一代安检装备的迫切需求,也能解决我国安检技术面临的“卡脖子”问题。
本项目基于精确重建的近场毫米波全息成像方法,解决了平面扫描模式的多种技术困难,独辟蹊径地采用双面联动平面扫描工作模式,在攻克毫米波人身安检成本高、误报率高、检测效率低等难题的同时,避开了国外专利封锁,发展出国产化的毫米波人身安检核心技术并形成实用装备。
(1)针对以往毫米波全息成像方法用于人身安检成像所存在的距离向不一致且分辨率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毫米波全息成像精确重建方法,首次实现了平面扫描毫米波近场全息成像的精确重建。
(2)针对系统成本偏高、国外专利限制等问题,提出了双面联动平面扫描的新方法,实现了对被测人体的三维扫描,并有效控制了设备体积和成本,便于机场安检通道等场所应用。
(3)将毫米波近场全息成像、多通道毫米波收发阵列、危险品智能识别技术相结合,通过系统集成创新,研制成功国产毫米波人身安检设备,成像时间、检出率、误报率等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项目在《Journal of Infrared, Millimeter, and Terahertz Wave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7篇;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48件。2016年,获得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2018年,获得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优秀创新产品特等奖”。
2016年以来,项目产品在国内外机场、监狱、海关等多类场所得到应用,如作为民航世纪工程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就采用了本产品,将为首都把好国门第一关。产品还销往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马来西亚、摩洛哥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项目孵化至今仅三年时间,销售额超过7千万元,2018年增长率超过600%;同时,本项目已创造就业岗位100多个,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有望成为首都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 |
关 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