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I01-2019-Z002
项目名称蚊媒病毒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
候选单位清华大学
候选人程 功 肖小平 朱毅斌
项目简介    研究目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类由蚊子携带并传播给人类的烈性传染病。由蚊媒传播的人类病毒有数百种之多。近年来,多个新发及再发蚊媒病毒性传染病已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对于多数蚊媒病毒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尚无疫苗及特效药物用于临床预防及治疗。蚊媒病毒在“宿主-蚊虫”之间循环传播,深入研究病毒感染传播的分子机制对研发蚊媒病毒阻断策略及疫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蚊媒病毒感染传播的生物学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其研究滞后已严重阻碍了相关疫苗、药物及防控技术的研发,为蚊媒病毒传染病的防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该研究中,申请人团队将聚焦寨卡病毒、登革病毒等蚊媒病毒感染传播分子机制,为重要蚊媒病毒的防治提供生物学基础,并推动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新型疫苗研发。 主要科学发现点:(1)阐明蚊媒病毒传播分子机制,并揭示寨卡病毒突然暴发的媒介传播因素。申请人团队首次证实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是辅助病毒完成“人-蚊”传播的关键因子。进一步发现,寨卡病毒通过突变获得大幅提高分泌NS1蛋白的能力,该病毒进化事件是造成近年来寨卡病毒大规模暴发流行的主因之一。同时,申请人团队鉴定出Gamma-氨基丁酸信号通路是多种蚊媒病毒感染蚊虫的共用感染辅助机制。相关研究相继发表在《自然》、《自然 微生物学》及《自然 通讯》。(2)媒介生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稳态调节。申请人团队在《自然 微生物学》连续发表两篇论文,系列报道蚊虫体内肠道微生物菌群维持稳态的分子机制,为研究媒介生物肠道微生物与病毒互作奠定基础。(3)蚊虫抗病毒分子机制。发现埃及伊蚊补体因子可作为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毒并激活蚊虫抗病毒免疫反应。相关工作发表在《公共图书馆 病原体》。 成果产生的价值:基于发现的蚊媒病毒感染传播分子机制,申请人团队在《自然》、《自然 微生物学》、《自然 通讯》、《公共图书馆 病原体》等领域内顶级杂志发表论文多篇。相关研究被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Scientific American等著名杂志给予重点正面评价。申请人团队的研究具有以下理论及应用价值:(1)首次揭示近年来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的媒介传播因素,为其防治奠定理论基础。(2)研发抗蚊媒病毒新型疫苗策略。申请人团队分别利用鉴定出的病毒感染因子作为干预靶点,提出新型抗登革病毒传播阻断疫苗策略并验证了有效性,该疫苗为未来控制登革热暴发和流行提供新手段。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