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I22-2019-J003
项目名称高稳态高安全的雨水径流污染全过程多重控制技术及应用
候选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北京顺景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宇清环保有限公司
候选人李海燕 王 颖 李俊奇 杜晓丽 王建龙 宫永伟 冯萃敏 孙永军 邢萌萌 谢 涛
项目简介    我国城市水质型缺水、径流污染严重,高效安全净化利用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重要有效途径,对缺水型城市北京尤为重要。针对城市径流雨水冲击负荷大、传输过程长、污染物复杂等问题,有效保障水质安全稳定是雨水净化技术的关键。但是,传统技术由于缺乏对多种污染物的高效协同去除和对高冲击污染负荷的有效应对,导致净化设施运行不稳定、雨水利用水质安全性低等共性瓶颈难题。经过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建立了基于径流污染控制的雨水设施规模设计新方法,创新集成了“源头负荷削减—传输过程多方位控制—末端深度净化安全保障”全过程径流污染控制技术,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置上攻克系列技术难题,高效率、低成本、全方位地实现对雨水中污染物的多目标去除,保障系统运行稳定性和水质安全。主要成果如下: 1.提出了基于径流污染控制的雨水设施规模设计新方法,解决了以径流量为主要设计依据导致设施污染控制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 分析了全国30个海绵试点城市近30 年的降雨及径流水量水质特征,阐明了“降雨量—污染物累积负荷—径流量—冲刷量”关系,结合不同汇水面特性,建立了以径流污染控制为目标的雨水设施规模设计新方法,为全过程全方位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2. 建立了基于高效、低耗理念的“源头负荷削减—传输过程多方位控制—末端深度净化安全保障”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集成技术体系,解决了城市雨水污染负荷高、冲击负荷大、污染物复杂等导致的运行不稳定、安全无保障问题。 基于多种污染物特性和污染规律,以雨水多环节净化为目标,开发了4项收集、渗透净化技术与装置,研发了3类污染物高效控制渗滤新材料,在源头实现了颗粒态和溶解态、常规和毒性污染物的协同高效去除,有效削减了末端水体净化设施的负荷;研发了8套适用于道路传输过程中的截污净化技术及产品,从路面、雨水口、径流溢流多方位实现了雨水径流传输过程中的有效控制;攻克了5项末端水体深度净化技术,实现了溢流和暴雨高污染负荷下污染物的快速降解脱毒、生态深度净化,形成了城市径流传输末端“物化—生态多重深度净化安全保障技术”,保障了系统稳定性,提高了水质安全性。 雨水设施服务面积达7000余万m^2,年源头径流控制雨水量2500万m^3,雨水资源化系统年均节水量达600 余万m^3,生态岸线恢复10余公里,径流污染削减率(以SS计)超过50%,年削减SS、COD、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为20000、9000、3000、220、150 吨。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