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F10-2019-J006 |
项目名称 | 超大规模轨道交通路网运输组织协同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候选单位 | 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大思源科技有限公司 |
候选人 | 战明辉 刘 军 孙 方 李海鹰 许心越 张月坤 冯昕晖 孟令云 童 梅 姚恩建 |
项目简介 | 由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等组成的项目组依托“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课题,针对超大规模路网、超大规模客流需求的多方式跨区域的协同运营新常态,开展超大规模轨道交通路网运输组织协同问题的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了多源异构的轨道交通AFC系统协同、路网精准客流感知和预测、超大规模路网供需动态配置以及精准服务等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规模路网运输组织协同整套技术。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提出了AFC设备的标准化接入规则,构建AFC系统的互通检测和监控体系,研制AFC设备标准化检测设备,形成AFC系统技术的地方标准,实现AFC系统的统一监管和功能快速升级;进一步构建全国首个AFC监视中心,实现路网AFC设备、票卡及客流的分钟级全貌监视,解决了设备的状态修、AFC设备的均衡配置问题,提升了北京地铁路网的监控水平。
2.提出了不同场景下(实时、新线接入等)高精度的客流预测方法;率先系统性构建出适应不同客流需求的点线网能力评估分析体系,填补了我国成网条件下点线网能力计算分析的空白;揭示了超大规模路网的客流协同控制和能力优化配置机理,率先提出了地铁多站主动协同限流方法,实现了大规模路网下全网能力的协同配置和优化。
3.建立超大规模路网的精准信息服务平台。提出了多运营主体的综合清分清算模型,清分结果获得了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和京港公司的应用和好评,这些运营公司以此结果开展能力配置和精准限流;建立了多模式一体化运营服务的协同方法,为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地铁(及公交等)运营企业和乘客提供了精准的信息服务,解决了全网多类型、多用户的信息精准生成和交互问题。
项目共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1项,软件著作权31项,发表论文42篇,出版专著1部。项目成果已在全国200多个城市轨道交通一卡通系统的互联互通中推广应用,获得交通运输部和市政府的好评;项目成果开发的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二期运营组织生产平台,支撑了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和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的新线接入、运力配置、运营评估和清分清算等业务,实现了600多公里、22条线路、1200多万客流地铁路网的持续安全、可靠、便捷、绿色运营,保障了首都多项重大活动,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项目整体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了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进步,得到了交通运输部书记杨传堂等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关 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