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R29-2019-J004
项目名称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候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
荣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候选人徐 伟 于 震 陈 曦 徐宏庆 张时聪 邓滨涛 聂建卫 吴剑林 孙德宇 万成龙
项目简介    1、研究目的 超低能耗建筑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我国节能减排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早期试点项目直接采用欧美做法,缺乏立足我国气候特征、建筑形式、用能方式和生活特点的能耗指标和技术体系。本项目在住建部科技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和北京市墙材基金等课题支持下,以明确超低能耗建筑能耗目标和提升建筑整体性能为主线,开展“指标体系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实践应用”全链条技术攻关,提出适用我国的超低能耗建筑定义和指标体系,在计算工具、施工工艺、部品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突破,实现建筑能耗比现有节能标准再降低50%-80%。 2、主要技术创新点 (1)首次提出适应我国各气候区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指标体系。研究国际不同气候区不同功能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案例库;建立能耗和经济双目标多参数非线性优化计算系统;提出中国超低能耗建筑定义和各气候区指标体系;编制住建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2)首次系统提出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施工、检测、评估方法。提出超低能耗建筑的性能化设计模式、多参数性能优化设计方法、提升建筑气密性的施工工艺和整体检测方法;开发爱必宜建筑能耗计算软件,计算时长较主流软件减少90%。 (3)研发超低能耗建筑关键产品。研发高性能门窗构件,热工性能和可靠性比市场主流产品提升50%以上,研发超低能耗建筑的专用新风环境控制一体机等设备。获得多项专利和国际认证。 (4)完成我国首栋自主设计、建造、运行监测的公共建筑示范项目的全过程技术实践。示范建筑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实现了“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经济适用”的设计原则,连续5年实际监测能耗22-24 kWh/(m2年),较本气候区同类建筑低80%,支撑我国“十三五”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目标。 3、成果产生的价值 (1)社会效益:示范建筑获2015年可持续发展奖、2016年联合国Construction 21绿色建筑奖、2017年中国人居奖、2018年国家发改委最佳节能实践奖等多项大奖,带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激励政策出台。 (2)经济环境效益:技术体系和新产品应用面积总计近2000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收入20亿元;较同类建筑节能70%以上,年节约标煤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3万吨。 (3)贡献北京:编制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技术标准》,支撑《北京市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行动计划》,应用于冬奥场馆、北京副中心等重点工程。 (4)知识产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6项,软件著作权3个,标准4部,论文36篇,英文著作1部。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