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I22-2019-J002
项目名称高性能隔震建筑系列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候选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
天洋置地有限公司
西昌领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江苏力汇振控科技有限公司
候选人李爱群 曾德民 薛彦涛 苗启松 解琳琳 陆 飞 陈 曦 张志强 卜龙瑰 何 刚 閤东东 陈黎明 巫振弘 曹如仓 杨参天
项目简介    发展高性能建筑满足地震灾害防御需求,是未来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亟需防震减灾新技术的系统突破,科学支撑震后可快速恢复功能的高性能建筑建设。隔震技术被公认为是实现建筑地震安全的最有效手段。京津冀地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超限超高、超大规模的地铁上盖层间隔震建筑和高层隔震住宅的建设需求。然而,目前在设计和建设中,长期存在“设计理论缺乏针对性”、“设计方法缺乏层次性”、“关键装置缺乏高效性”和“施工验收缺乏规范性”等问题,亟需构建高性能隔震建筑系列关键技术,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科技创新支撑。项目组历时十余年,在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的资助下,形成了以下四项技术创新: 1)创新发展了高性能隔震结构设计理论。提出了考虑复杂耦合受力特征的新型隔震装置系列本构模型,构建了可考虑地震脉冲效应的非线性设计位移谱,奠定了高性能隔震建筑的设计理论基础。 2)突破了高性能隔震结构多层次设计方法。建立了可反映复杂耦合受力机理的概念设计模型,提出了基于屈重比和刚重比等关键参数的整体设计方法,构建了面向目标的精细化设计控制体系,实现了高性能隔震建筑多层次设计。 3)面向功能可调控的系列高性能隔震装置及其产业化。首次研制了超低模量(≤0.31N/mm2)、高阻尼的高性能橡胶支座系列产品,发明了可调控的黏滞阻尼器和拉应力控制装置,实现了高性能隔震产品的产业化。 4)编制了高性能隔震建筑系列技术标准。主编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和《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解决了行业缺乏隔震施工验收技术标准的瓶颈问题,促进了高性能隔震建筑的高质量建设。 该项目发表论文126篇(SCI论文40篇,EI论文36篇),获发明专利22项,出版著作4部。成果应用于国际上总面积最大的地铁上盖层间隔震建筑群(北京市6、8和16号线,约89万平米)、国际上最大面积的高层隔震住宅群(河北燕郊天洋创新城,约114万平米)和国际上最高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隔震住宅群(四川西昌领地项目,9度区近断层地震放大系数1.5)等50余项重要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11万平米,直接经济效益约16.8亿元。专家委员会鉴定表明: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性能隔震建筑设计方法和高性能隔震装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地震安全保障。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