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J01-2019-Z005
项目名称晚中生代哺乳动物生态适应研究
候选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候选人孟庆金 季 强 张玉光 袁崇喜 刘 迪 王旭日
项目简介    1.研究目的 现生哺乳动物有超过5400多个物种,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也是相当繁盛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哺乳动物漫长的起源和演化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三叠纪晚期到侏罗纪。哺乳动物的演化历史有2/3经历了中生代恐龙生活的时期,这期间,虽然它们受到以恐龙为主角生物的压制,但哺乳动物在中生代的时光夹缝中仍旧完成了许多重要的演化阶段,如已经分化出了具有哺乳动物进步特征的类群、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多元生态环境、极大地拓展了生态位,为哺乳动物在新生代早期的分化辐射夯实了基础。 2.主要科学发现点 项目以我国东北部地区的晚中生代“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哺乳类化石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能够反映早期哺乳类适应演化和拓展生态范围,以及对生物演化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早期哺乳类化石。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发现了两种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型动物化石。它们均为哺乳动物演化树的早期分化灭绝支系——贼兽类的新属种,分别被命名为似叉骨祖翼兽和双钵翔齿兽,比现代哺乳动物中最早的滑翔类型——最早的皮翼类哺乳动物和最早的飞鼠化石要早一亿一千万年。新材料的发现为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多样性和生态多元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2)发现了哺乳动物基干支系中已知最早的、最原始的攀援树栖型哺乳动物——攀援灵巧柱齿兽和第一例可以证实具有地穴型特化生活方式的原始哺乳动物——短指挖掘柱齿兽。这两项新发现为早期哺乳动物总体上的分异演化和广泛的适应演化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丰富了柱齿兽拓展新的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 (3)发现了具有完整齿列和骨骼的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化石——欧亚皱纹齿兽。对于研究多瘤齿兽的早期演化、食性分异、运动行为的适应起源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4)发现了三尖齿兽类哺乳动物一新种——罗氏戈壁兽。从戈壁兽类哺乳动物的角度再一次证明辽西陆家屯化石层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 3.成果产生的价值 研究发现了哺乳动物早期历史中生态适应的新类型,表明最早期哺乳动物的功能多样和演化分异已远远超出人们之前的预想。同时,为了利用现代哺乳动物的发育机制去解释远古化石类哺乳动物的形态演化,在演化机制方面提供了具体的全新化石证据。 自2013年以来,该项目已研究发现5个新属新种模式标本,5篇论文成果分别发表在Nature、Science上。经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检索,6篇代表作SCI他引次数为108次。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