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R27-2019-J006
项目名称公共安全领域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现场快检技术研究与应用
候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华中农业大学
吉林大学
中检国研(北京)科技有 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深圳达闼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长春海关技术中心
防城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天津海关化矿金属材料检测中心
候选人邹明强 韩鹤友 赵 冰 齐小花 王英英 李文涛 张 勋 汪 兵 唐梦奇 叶剑峰
项目简介    1、项目研究的意义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公共安全作为《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两大优先主题-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生物安全保障,都强调要发展高通量快速监测检测技术。201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62万亿美元,出入境人员超6.5亿人次,快递量达500亿件。伴随着国际交往、人流物流及快件规模巨增,现场快检管控手段缺乏,安全隐患巨大。针对毒品(芬太尼类)等违禁品、农食产品中真菌毒素、农残等危害因子监管和疫病疫情防控,迫切需要建立现场快检技术。 2、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 针对芬太尼类物质、真菌毒素、农残、动物疫病等,开发快检方法、仪器及增强基底并实现标准化,探索机制以拓展应用:1)建立了10 min内一次性全覆盖列管27种芬太尼类物质快速筛查法,提出内源组分内标比值法以解决拉曼测量波动性难题,技术成果提升了我国在拉曼光谱检测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见附件23,25);2)融合云网端智能化开发便携式高信噪双波长差分和手持式拉曼检测仪,基于多维度纳米材料标准化构建纳米仿生结构及均相SERS快检应用系统,解决了微痕量危害因子拉曼快检可靠性和规范性问题;3)发现半导体纳米组装 SERS 新机制和多层纳米膜SERS光场干涉特性,突破学术界关于SERS仅限于贵金属等传统观点,为拉曼快检技术应用和创新拓展了广阔空间。 3、成果产生的价值 成果以应用为导向,针对口岸毒品(芬太尼类)等缉私管控,农食产品毒素、农残等危害因子市场监督执法,从检测原理、云端智能仪器、方法及应用系统实现多维度技术突破,构建完整的拉曼现场快检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了公共安全高通量快速监测检测技术进步。当前,作为中美贸易摩擦美方向我施压的重要砝码,芬太尼管控问题越来越敏感。中方已实施对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项目的一次性全覆盖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快检技术整体方案,解决了芬太尼类物质的有效管控这一重大技术难题,在长春海关、天津海关、防城港海关等地应用示范或应急演练,为口岸一线现场执法提供技术保障,为我国外交外贸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项目SERS快检技术用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蔬菜、水果中农残(百草枯等)日常抽检,大幅提升了检测效率和覆盖率,有效保障约20万批次、近2000 亿元销售规模“菜篮子”和“果盘子”安全。项目发表 SCI 论文 117篇,引用 4140 次;发明专利 12 项(授权 4 项);制定标准 2项(含国际标准 1 项),规范 2 项。直接经济效益576.32 万元。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