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新增1014个“两区”入库项目 |
|||
|
|||
原标题:引外资投入 促开放格局 顺义新增1014个“两区”入库项目 日前,顺义区举行“两区”建设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以来,顺义区新增“两区”入库项目1014个,落地项目781个,均排名全市第一。今年1至6月,全区新设外资企业60家,累计吸引合同外资1.22亿美元,完成实际使用外资2.68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912.5亿元,同比增长8%。 今年初,位于天津市空港经济区的王府井奥莱·新燕莎小镇迎来首批保税展示商品,832件商品均来自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顾客采用手机扫码、小程序下单的方式选购,下单后,京津冀三地可享次日送达。这一场景,主要得益于北京首次开展的京津冀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试点。 自开展“两区”建设以来,一系列“保税+消费升级”新场景涌现。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政策自2019年试点以来,业务年销售量从25万单发展至近400万单,年销售货值从3142万元发展至4亿元。今年上半年,试点企业共完成业务量110万单,实现超1亿元医药产品销售。顺义区商务局局长杨蓬勃介绍,目前“保税+消费升级”规模不断扩大,试点品类已超过4000个,带动试点企业1至6月完成销售额13.9亿元,同比增长28%。搭建进口生物制品检验绿色通道,1至6月进口生物制品品种47个,其中疫苗8个,实现疫苗通关货值223.8亿元,同比增长10%,通关检验效率大幅提升。 顺义区作为首都重点建设新城、国际交往的重要门户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是北京“两区”的重要组成。杨蓬勃介绍,今年以来,已围绕航空服务、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及京津冀协同、口岸便利化等方面形成6项新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案例。去年底正式批复的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也在持续深化,全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揭牌开业,两款罕见病药品已完成“保税备货、分次出区、临床应用”全流程操作。 此外,顺义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两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北京理工华创项目打造全市首例“竣工即交证”项目,多部门“并联”办理竣工验收、测绘备案等事项,最大限度压缩环节流转时差。北京市电子证照“码上办”应用场景率先落地顺义,使“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解决了业务办理中断、群众多跑腿等问题。 下一步,顺义区将按照“两区”建设打头阵的目标要求,以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2.0方案为统领,激发全区开放创新积极性,全力加快“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等高含金量政策落地见效,打造具有顺义服务贸易特色的“便利自贸”品牌,为全市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国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贡献顺义力量。(记者 王可心)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