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光
石高全科研团队:与自然对话

发布日期: 2016- 12- 27 文章来源:

石高全,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2年在同校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5年被提升为教授。2000年加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导电高分子材料和石墨烯的研究。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4年获得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以及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获奖人)。2013年获教育部高等院校优秀研究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总共被引用21000多次, h-index 为66。现任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杂志副主编, ACS Nano, ChemistrySelect,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 杂志顾问编委。2007年以来提出将化学修饰石墨烯作为二维共轭高分子来研究,组织研究团队系统开展了石墨烯的大分子行为,化学修饰、可控组装与复合,以及石墨烯在催化、超级电容器、传感、膜分离及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至今在包括JACS、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等杂志上发表关于石墨烯的研究论文110余篇,SCI总引用次数超过15000 余篇次(Web of Science),其中42篇论文是近10年来ESI高被引论文。

徐宇曦,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究员。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石墨烯和共轭高分子的化学制备、可控组装及其在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论文被正面他引6500余次(Web of Science),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7篇,被正面他引超过4000次。

李春,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利用共轭结构小分子非共价修饰技术制备了稳定的化学修饰石墨烯分散液,解决了石墨烯易于凝聚、难以加工的问题。发展了氧化石墨烯三维组装结构的构筑方法,揭示了氧化石墨烯三维组装结构的影响因素和组装机理。

白华,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本项目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利用水溶性共轭高分子非共价修饰制备可分散石墨烯的新方法,实现了一维导电高分子材料和二维石墨烯片层的可控组装与复合。利用氧化石墨烯的独特二维片层结构、两亲性质及其生物相容性,发展了具有刺激响应性的氧化石墨烯三维组装结构的构筑方法。系统研究了石墨烯的尺寸、浓度、相互作用对石墨烯三维组装行为的影响,揭示了组装机理,为石墨烯微结构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该项目研究团队创建于2007年。项目学术负责人石高全教授确立了将化学修饰石墨烯作为二维共轭高分子进行研究的研究方向。负责项目总体规划、指导、实施及组建研究队伍。建立了一支以研究生为主干力量、充满活力、年轻的研究队伍。主要学术骨干包括徐宇曦(博士生)、李春(副教授)、白华(博士生)、吴穹(硕士生)、洪文晶(硕士生)、孙漪清(博士生)、张丽(访问学者)、黄灿灿(硕士生)、盛凯旋(博士生)、陈骥(博士生)、刘安然(博士生)等。
2007年以来,项目组系统开展了关于石墨烯的可控化学制备、石墨烯大分子行为及超分子化学,石墨烯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在石墨烯化学组成、结构及尺寸控制,石墨烯非共价修饰、可控组装与复合,以及石墨烯在催化、能源、传感、有机纳滤膜等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系列研究成果具有原始创新性,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发表与石墨烯相关SCI论文115篇,论文被引用15000多次;申请相关专利6项,已授权3项。

 

获奖项目:化学修饰石墨烯可控组装与复合的基础研究 

主要完成人:石高全(清华大学),徐宇曦(清华大学),李春(清华大学),白华(清华大学),吴穹(清华大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