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十大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市科委主任许强等解读意见编制思路 |
发布日期:2017-12-27 信息来源: 市科委 |
12月26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北京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发布会——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等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对首都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指示新要求。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把握“舍”与“得”的辩证关系,深入实施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努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为进一步做好北京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北京坚持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顺应产业演进趋势,按照国家战略导向,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立足“三城一区”主平台,聚焦“绿色、集约、智能”产业发展方式和“减重、减负、减量”的发展要求,经过深入研讨论证分析,选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业等十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分别编制了指导意见。 十个产业指导意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坚持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坚持顺应产业演进规律,在深刻把握“两个关系”基础上,贯彻落实“六个方面”发展要求。十个产业指导意见,立足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发展水平的根本要求,以创新驱动为导向,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眼于为产业升级定方向、立标准、指路径,回答北京未来重点发展什么产业、重点发展什么技术、以及怎么发展的问题,为全市产业的新发展提供“路线图”,为企业的新发展亮出“信号灯”。每个文件的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部分。 许强重点介绍了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科技服务业等四个产业指导意见的主要思路和主要内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许强表示,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基础是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要促进和推动做好高精尖产业的支撑和支持工作,需要做好五个方面。 1、抓好战略规划 在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中,市科委将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亦庄经济开发区与三城的对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战略规划和资源的统筹,在创新服务、创新环境上下功夫。 2、抓好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包括落实好本次发布的《指导意见》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外,我们还将促进科技创新与高精尖产业的深度融合,在科技项目、财政税收、科技金融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 3、抓好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创新体系,聚焦全球顶尖人才,在量子、脑科学、光电等领域建设一批新兴的研发机构,按照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的要求,突破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 4、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将积极建设市级层面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与服务平台;建立全市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和跨区转移的统筹机制;完善各区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条件;抓好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以及配套服务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围绕科技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培育进行投资布局,市区联动形成政策“组合拳”,将发展资源进一步向高精尖产业汇聚。 5、抓好营商环境建设 通过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为创新主体降门槛,为科研人员强激励,为人才发展创条件,为要素市场添活力,为创新创业优服务,为创新主体深度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许强表示,下一步,市科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进一步提升本市高精尖产业创新能力,更好地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新的贡献。 发布会上,张伯旭介绍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六个产业的发展思路、任务方向等内容,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北京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交通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委办局相关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市规划国土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统计局等部门代表出席了发布会。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