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年度重点任务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2023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4- 01- 12 信息来源: 办公室 字体:[ ]

2023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服务大局,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战略谋划和政策体系构建,部市合力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基本情况

(一)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本年度,我委强化任务预案管理,注重过程进度跟踪,着力推动任务落实,所承办的88项市级日常履职考核清单任务、70项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280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均高质量完成。

(二)全面落实绩效专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严格履行对外合同合法性审查制度,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各项任务;二是全面做好预算管理,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大政务服务力度,大力推进“一网通办”,落实“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提高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全年每月在全市各委办局考核中均排名第一。

(三)科技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1-11月,全市发明授权量近10万件,同比增长21.5%;1-11月,中关村示范区(含组团)实现技术收入1.89万亿元,同比增长32.6%;1-11月,全市发明授权量近10万件,同比增长21.5%;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8536.9亿元,同比增长7.4%;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2.83万家。北京在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牵头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3》中位列全球第3,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排名中连续多年位居前列,连续8年位居“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首。

二、2023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顶层设计更加完善。部市联合印发实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中央科技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顺利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和市人大常委会三审。积极推动院市合作,形成本市与中科院战略合作协议和20项重大合作事项清单。编制形成关于推动“三城一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

(二)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推进和保障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达77家,占全国总量28.1%。制定出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加快建设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9个科学设施与平台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完成新型研发机构阶段性评估,出台《北京市支持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8家新型研发机构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加快推进建设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跨领域协作创新基地。

(三)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完成市委常委会“加快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集体调研课题,印发实施本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计划和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方案。聚焦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涌现出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3.0”、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等重大创新成果。探索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印发本市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和“揭榜挂帅”工作指引,推进首批16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首批“强链工程”项目实施,累计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和一批共性技术平台。推动抢险救灾科技攻关,积极开展科技支撑“4·18”火灾和“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等救灾重建工作。

(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部市联合编制形成《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印发实施分园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园建设、大学科技园改革创新发展等指导意见,形成“1+3”政策体系。统筹中关村“一区多园”协同发展,推进分园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支持16家特色产业园建设。修订分园创新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摘牌退出等淘汰机制。

(五)高精尖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提升高精尖产业核心竞争力,印发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互联网3.0产业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等产业政策,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集群蓬勃发展。1-9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940亿元,同比增长13.8%,全年预计达2500亿元。1-10月,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8112.2亿元,同比增长5.3%,全年预计超950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科技服务业1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市科技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作用,推进完成全市30余项重点改革任务。推进中关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24条政策落实,国家和市级部门累计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推动具备条件的改革措施在示范区全域推广。印发实施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加快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地方认定标准试点,推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权下放,开展科学家创业CEO培养工作。完善科技评估评价体系,形成科技评估评价实务操作指引。

(七)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强化对科技企业的全周期支持,加强创业孵化和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进一步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发展10条措施,率先布局23家标杆孵化器,独角兽企业数量达114家。央行等9部门批复建设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会同市金融监管局印发实施方案,推动成立50亿元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设立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成功举办2023年北京科技周活动,丁薛祥副总理出席启动式并参观展览。

(八)科技开放交流合作深入开展。成功举办2023中关村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向论坛致发贺信。高水平举办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成功申办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出台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16条措施,累计认定108家外资研发中心,加大服务力度。推进《北京市科技创新开放发展行动方案》任务全面落实。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正式挂牌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1-11月,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数与成交额分别增长6.6%、77.6%。

(九)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要求。召开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分级分层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检查。坚持把落实市委巡视整改作为政治任务,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召开委领导班子全市警示教育大会“服务外包”问题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全委“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党务和纪检干部赴通州区法院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审理。组织委领导“月度廉政课”学习,加强常态监督提醒。加强党章党规学习,认真落实请示报告、要事督办等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做到应报尽报。系统修订机关内控和企业监管管理制度。

三、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条主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统筹推进,坚持系统布局,坚持结果导向,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以抓好新时期加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落地实施为牵引,着力构建高效协同开放的创新体系,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一是着力加强党建引领,持续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充分发挥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杠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统筹推进机构改革任务落实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紧扣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首善标准坚决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纪检监督,全面完成市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二是着力发挥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探索地方受委托管理国家实验室的有效模式,做好人才、空间、经费等服务保障,支持产出重大成果。启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设施集群建设,制定实施设施平台开放合作计划。统筹推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三是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方案,完善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扩大市自然基金联合基金规模,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组织实施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重大科技专项,靶向破解重点领域“卡脖子”问题。支持组建领军企业牵头新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

四是着力推进领先园区和“三城一区”建设,支撑引领首都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一园一方案”推进分园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中关村示范区新一轮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出台实施商业航天、量子信息、6G、第三轮医药健康协同创新等高精尖产业政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三城一区”联动发展,强化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推进怀柔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开放共享,提升未来科学城软硬件环境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更多科技成果落地。

五是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体系。开展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战略研究,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统筹,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科技项目管理、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强化金融支持、司法服务保障创新等方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指导各区做好先行先试政策承接工作,研究提出新的试点政策建议。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制定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引育政策,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建设,推进社保基金以及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领域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加快投资。

六是着力开展高水平科技交流合作,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共建园区,高水平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提升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研究制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和“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吸引更多国际科技组织和外资研发中心落地。高标准办好2024中关村论坛。继续办好国际基础科学大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