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科创动态>三城一区
北京经开区一季度研发投入预计同比增长7.1%

发布日期: 2024- 03- 22 信息来源: 亦城时报 字体:[ ]

“立足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定位,围绕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我们持续开展走访调度,一季度预计完成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投入64.7亿元,同比增长7.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一季度,北京经开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企业创新攻“尖”、催化更多新质生产力备足“粮草”。

重点企业引领

支持研发需求 强化要素保障

北京经开区聚焦249家大中型重点企业,主动上门服务,支持企业研发需求,强化相关要素保障,根据研发投入最新估算数据,一季度,小米汽车预计增长90%,北方华创预计增长20%,中冶京诚预计增长11%。

日前,小米汽车官方发布,xiaomiSU7小米汽车上市发布会将于3月28日正式举行。小米汽车表示,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在全国29城、59家门店同步启动预约,并将于3月25日开启首批品鉴。作为引进小米汽车落地的“伯乐”,北京经开区也一直护航小米汽车的投产和顺利上市,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国产12英寸双大马士革CCP刻蚀机开拓全新产品市场领域;多款12英寸立式炉原子层沉积(ALD)设备进入客户端验证,且实现大规模量产……近日,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方华创”)发布多款新品,以科技创新塑造产业新的竞争力。作为集成电路装备龙头企业,北方华创前不久还荣登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榜单,是全市唯一上榜企业。

“截至2月底,公司新签合同超50亿元,同比增长39.5%。”中冶京诚相关负责人透露,开年以来,中冶京诚在高端能源装备、轨道交通监理、智能电网与智能工厂、新型城镇化等业务领域斩获一大批优质合同,为企业冲刺首季“开门红”打下基础。2024年,中冶京诚预计全年完成新签合同额300亿元、营业收入200亿元。

专项政策赋能

每年200亿元支持高精尖产业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先后出台30余项区级专项扶持政策,每年安排近200亿元资金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根据此前发布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又称“科创二十条”),经开区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持续引导企业面向长远发展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实现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对年度研发费用增长超过年度目标值的大中型重点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按照高出部分的20%给予支持,支持金额最高为300万元。

“在经开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下,我们的云计算品牌——联通云获得300万元的研发投入增长资金,为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实力提供支持。”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云计算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

“200万元的研发投入增长奖励,不仅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部分资金支持,更增强了我们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发展创新的信心。”北京唯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唯迈医疗”)首席技术官解菁说。

经开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3年以来,北京经开区已兑现超1.37亿元研发投入增长奖励,涉及78家企业,撬动企业研发规模增长34亿元。

技术突破驱动

不断开启首创首飞首秀

近日,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自研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及基因微缺失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该产品为国产首创,为产前诊断、遗传病学的基因排查等提供更优解决方案,填补了国内产前分子诊断、尤其是染色体微缺失产前诊断的空白。”安诺优达CEO李志民介绍道。

前不久,由北京衍微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天空之境合成生物制造公共技术平台”正式启用,这是北京经开区首个合成生物制造公共技术平台,具备从合成生物技术到绿色过程技术、再到不同领域产品开发的仪器集群和创新技术网络。

实际上,北京经开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持续发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无论是去年高精尖产品的不断涌现,还是今年伊始企业首创、首飞、首秀的不断开启,都是经开区在科技创新上持续攀高,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色。

“2023年,北京经开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现20项关键技术突破,完成18项关键工艺、设备研发。”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围绕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动国际科创中心主平台建设目标,北京经开区要全要素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能力,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突破一批战略性引领性技术,形成不少于10项前沿创新成果。 (融媒体中心 李玉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