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科创动态>深化改革
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已孵化30余家硬科技企业

发布日期: 2024- 06- 04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 ]

原标题:本市新型研发机构已孵化30余家硬科技企业 创新药物让全盲受试者重见光明

北京率先在量子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人工智能、应用数学等关键领域布局了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目前,这些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路径,已孵化30余家硬科技企业。

2018年,聚焦脑科学相关研究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成立。在推动尖端科研成果产出的同时,让成果尽快走向市场、造福公众,是同等重要的工作。北京脑所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转化模式,当具备转化潜力的科技成果产出后,研究所赋予科学家70%至100%的转化收益,鼓励科学家利用前期技术积累创业,孵化出专攻神经系统疾病创新疗法的健达九州公司;同时,聚焦北京市脑机接口重大科技战略,研究所接下了“命题作文”,组建了芯智达公司,以目标为导向推动成果研发。

“从药物研发追着别人跑,到拥有自己的源头创新药物,让中国药服务世界,这个过程我有着亲身体会。”健达九州公司副总经理于涛颇有感慨。2022年,他在鸟类深脑中发现了一种光敏蛋白的新特性,如果让这种蛋白在失明患者的视神经节上表达出来,细胞就能恢复感光功能,再将信号传递给大脑,就能让患者再次感受到光。

传统药物研发存在“双十定律”——投资要达到10亿美元,研发周期长达10年以上。健达九州公司则大幅提速,1年内就生产出了符合质量管理规范的药物,并在今年1月24日完成了首例全盲患者给药。“到现在4个多月了,患者的眼睛已经恢复了一定的感光功能,大脑对视觉刺激出现了反应。”于涛的话语中透着兴奋,“房间里是否开着灯,他已经能感觉到了,甚至还能分辨简单的图形,说明我们成果转化的‘从0到1’完成了!”

在北京脑所,一批科学家医生的身影,正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走向应用。“我们与北京多家医院紧密合作,临床医生来到研究所建立实验室,以临床应用场景为导向、以临床验证为准入,形成闭环。”北京脑所行政副所长张泽工说,依托高水平研究成果,以及一批专业工程师的参与,研究所孵化的两家公司成立仅1年多,均已取得了重大突破。“这种颠覆性技术应用到临床上,能够极大提升治疗效果,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芯智达公司面向当前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两条主流技术路线,分别研发了“北脑一号”“北脑二号”,并各自取得阶段性突破。该公司业务发展总监李园曾是北京市科技项目经理人,在她看来,科技成果转化一定要站在产业化的应用视角展开,新型研发机构的灵活机制,让科学家能与临床医生展开更密切的互动,让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这就像是提供了一片良好的土壤,未来一定会育出很多好苗子、结出很多好果子。”(记者 刘苏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