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科国发〔2024〕247号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发挥本市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有效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7年)》,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中共北京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北京市人才工作局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商务局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4年12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北京市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7年)
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对北京深化国际协同创新、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落实《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有关国际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等要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新目标,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发挥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并重,以扩大高水平开放为重心,以优化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为支撑,以促进创新主体国际化发展为主线,全力实施六大国际化提升行动,推动北京科技创新国际化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拓展合作路径,完善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支持各国科研人员创新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双向促进。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提升国际创新承载能力,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拓展国际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发展格局。
市场主导。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提升创新主体国际化发展水平。
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企业发展的环境,加快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三)发展目标
到2027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化水平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持续完善,人才、技术、资本要素流动活跃度世界领先。政府间、园区间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不断丰富,民间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活力持续增强。参与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达15家,推动开展国际联合研发项目100项,在京外资研发中心达300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简称PCT)专利申请量达到1.2万件,进入科睿唯安Q1区科技期刊达120本,中关村论坛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科技活动矩阵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全球科技合作注入新活力。
二、实施六大行动,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
(一)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拓展行动
1.持续丰富完善国际科创交流合作体系。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外交工作,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交往。着力构建双边、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框架,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合作、科技伦理开放合作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加大与在京外国使领馆沟通力度,深化交流、务实合作。积极对接驻华商协会等组织,拓宽民间科技交流渠道。支持企业在海外建设中关村企业驻海外服务代表处。(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
2.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网络重要枢纽。制定实施新时代“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创新主体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海外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增强创新资源双向流动。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水平“走出去”。(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3.加快国际科技组织与机构集聚发展。支持组织和个人在京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或科技创新相关的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鼓励科技人才在国际科技组织与机构任职、兼职。支持国外知名研究机构、高水平理工类大学在京集聚发展,开展研发活动。支持朝阳区高水平建设全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打造联系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纽带群。(牵头单位:市科协、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朝阳区政府)
(二)国际科技合作载体提质行动
4.强化提升“三城一区”国际化承载力。支持中关村科学城探索设立国际协同研究项目,开展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高技术研发国际协同创新。支持怀柔科学城依托大科学设置加强国际创新合作,谋划大科学计划等全球科技合作项目。支持未来科学城引进多元创新主体,攻关未来科技、发展未来产业,推进“两谷一园”国际化发展。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提升高精尖产业能力,增强国际产业资源吸引和承接力,打造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牵头单位: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顺义区政府)
5.挖掘分园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潜能。加快深化中关村各分园体制机制改革,引导各分园围绕自身优势产业,绘制国际产业创新地图,建立国际产业合作库。支持中关村各分园引入专业化国际运营机构,提升园区创新治理能力。发挥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渠道优势,鼓励各园区与世界知名园区、创新区域缔结“姊妹园”“国际友好园区”等合作关系。(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6.深化并扩大国际创新集聚区建设。支持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中德产业园深化国际创新集聚区建设,优化服务,完善国际化创新支持政策和环境配套。支持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保税研发、离岸创新。支持朝阳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健全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鼓励各区基于特色优势和国际化基础,深化国际创新合作,探索建设一批国际创新集聚区。(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海关、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各区政府)
(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行动
7.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优化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机制,分类培育引导,提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能力,带动各类创新主体与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园区、中介机构等建立并深化合作关系。支持开展国际联合研发、国际技术转移转化、国际科技交流活动,为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赋能。(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8.持续培育跨境技术转移机构。鼓励在京技术转移机构加快海外布局。支持跨境技术转移机构完善国际技术转移渠道和网络建设,提升专业化、国际化服务水平。引导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建立国际项目快速入孵、验证、转化机制。加快技术交易机构国际化发展,服务创新成果在全球范围转化应用。(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协)
9.推动大科学装置面向全球开放共享。鼓励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强化国际创新链接,发挥国家科学中心合作联盟作用,围绕大科学装置运行管理、开放合作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推动构建依托大科学装置的开放共享创新生态。支持怀柔科学城设施平台交流合作,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等主题,举办高水平国际科技研讨活动。支持组织、个人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10.支持科技园区加强国际合作。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建设海外科技园区,更好服务当地创新发展,承载中国企业“出海”。引导各分园、特色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园区载体加强与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区域,以联合共建园区、园区合作等形式,加强创新合作和产业对接,扩大园区国际“朋友圈”,提升国际创新服务效能。(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四)创新主体国际合作提升行动
11.围绕创新全链条深化国际协同创新。支持创新主体对接全球知名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围绕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科学领域,深度开展学术研讨和课题研究。发挥好外籍学者“汇智”项目、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作用,支持外籍优秀科研人员在京开展基础研究和科研合作。持续开展国际合作中关村奖评选,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支持各类创新主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新材料、清洁能源、高端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与世界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等开展面向应用的联合研发。围绕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6G通信、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合成生物制造、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领域,设立国际联合研究计划,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协)
12.促进外资创新主体集聚发展。深化落实北京市支持外资研发中心集聚发展相关政策,实施“外资研发激励计划”,推动加快外资研发中心落地,布局高水平研发创新,着力实现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能级双提升。聚焦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强对接全球知名科技企业,形成对接服务清单,强化服务配套,促进落地发展。强化北京市外资研发中心“服务管家”机制,促进外资主体集聚发展,更好融入北京创新体系。(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13.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鼓励科技领军企业聚焦重点国家(地区)和全球供应链重要节点区域,布局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加快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航天等领域产业国际合作。支持创新主体通过《专利合作条约》《巴黎公约》等申请外国专利。探索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社会组织参与制定重大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标准化活动。支持企业参加全球知名、行业重点展览展会,在研发合作、技术转移、项目共建、投资生产等方面达成国际合作。(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
(五)开放创新生态卓越行动
14.优化提升知识产权环境。支持境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仲裁机构等依法在本市设立机构、开展业务,营造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积极对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国际商标协会等,支持开展培训交流,促进业务对接。探索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深化知识产权保险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保险机构拓展海外知识产权保险等服务。指导和支持各园区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15.提升人才国际化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国际化人才引育水平,支持各类人才开展国际创新交流与科技合作,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化能力。持续拓展北京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完善国际人才认定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在全市范围推广外国人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一口受理、并联审批”,推动外国人数字身份认证工作,分级推进涉外政务服务场景应用,进一步提升外国企业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家属来京便利性。持续推动国际人才创业载体、高品质人才社区等建设。(牵头单位:市人才工作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海学中心)
16.完善国际化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化对接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建立定期交流沟通机制。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在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前提下,到境外上市、发债、并购等。鼓励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区,与伦敦金融城、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等集聚区,建立定期联络机制。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点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信贷、担保、供应链金融等专项业务。(牵头单位: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北京分行、北京证监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投促中心、西城区政府、朝阳区政府、海淀区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17.深入推动政策制度创新与改革。围绕营造更加利于国际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创新要素资源自由流动、高效配置的环境,结合国家政策调整与优化,主动对接改革任务,积极争取在京落地。推动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向示范区全域推广实施,研究谋划新的先行先试改革任务,持续优化提升开放创新生态。(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六)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促进行动
18.坚持高水平举办中关村论坛。坚持高端引领,将中关村论坛打造成为全球创新思想、发展理念的交流平台,新科技、新产业的首发平台,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的展览交易平台。支持国际组织机构、科技企业等主体,承办平行论坛、发布重大成果、展示新成果、参与技术交易和前沿科技大赛,持续扩大海外举办平行论坛规模,打造全球举办、全球参与、全球传播的高水平开放平台。(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19.构建高水平国际科技活动矩阵。坚持“首善标准”,办好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支持高水平举办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北京智源大会、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世界机器人大会、中国科幻大会、全球能源转型大会等活动,培育打造一批高端化、品牌化国际会议活动。持续高标准、高规格举办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聚焦脑科学、量子科技、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打造国际前沿学术高端交流平台。持续承接办好中意创新合作周等政府间机制活动,提升科技外交官创新资源对接活动层级。支持创新主体牵头举办、承办高水平国际会议活动。(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科协)
20.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设立高端国际科技期刊资助计划,支持高校院所创办国际一流学术期刊。支持优秀期刊进入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名录。支持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创新模式,促进高水平科技期刊回归自主出版平台。深化开放科学北京实践,优化完善“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开放科学平台”建设,打造集科技论文、仪器设备和软件平台等创新要素的集成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教委、市科协)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党对科技创新国际化工作的领导。推动建立市区科技领域国际化工作体系,定期召开推进会,加强工作调度。引入开放多元、广泛参与的战略咨询力量,为北京创新国际化提供专业化决策支撑。
(二)增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政策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区立足实际情况,在国际化项目空间保障、设备条件供应、软环境建设等方面,研究提供更多配套支持政策。
(三)加大监督评估。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制订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分解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明确责任和时间安排。建立行动计划落地实施跟踪评估机制,开展监测评估,加强重点任务督促督办,在中关村分园创新发展综合评价中,进一步完善对分园国际化水平的评价,确保各项任务取得实效。
(四)积极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对北京扩大开放创新、提升国际化发展的政策举措与成效、创新主体国际化发展的创新做法与典型案例,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国际会议活动、国内外融媒体等渠道,积极开展宣传推介,营造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氛围。
- 相关解读:
-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