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
||
|
||
主要完成人:杨知行,潘长勇,宋健,王劲涛,戴书胜,黄浩东,叶进,余雷,张超,杨昉,王军,王昭诚,彭克武,张彧,骆训赋 主要完成单位:清华大学,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北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无线数字电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高拓讯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北京市 获奖等级: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广播电视工程技术领域,在地面数字电视系统中,继节目编辑和信源编码之后,对数字电视信号进行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发射接收等地面传输技术处理,主要解决传输效率与可靠性问题。特别的技术难点是电视发射台覆盖数十公里半径的较大范围,电波传播的多路径造成复杂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环境。主要创新如下: 1、针对我国自主标准的技术需求,发明一种适用上述传输方式的LDPC纠错编码专利技术,采用准循环编码方式自主设计的多码率LDPC码,在系统实现复杂度较低的前提下,使系统接收门限显著优于同类国际标准系统。该项创新技术被我国数字电视强制性国家标准GB20600-2006(简称DTMB)采纳成为核心支撑技术之一,项目第一完成人也被确认为该标准的第一起草人。 2、针对DTMB标准信号接收,发明一种多域信号协同处理接收机总体结构,突破系统同步、信道估计和均衡算法等技术瓶颈,研发成功DTMB接收机,主要性能在国际同类标准系统中处领先水平。形成了DTMB系统成套的实现技术和算法代码,实现技术和算法源代码转让国内外廿多家企业,自主开发了数字电视一体机、机顶盒及其接收专用芯片,多模式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及其单频组网设备等DTMB系列产品,实现了DTMB系统产业化和产业链建设并开展市场应用。近三年实现DTMB相关产品的销售额达674亿元。 3、针对DTMB国际化面临的全球普适性需求,提出多域时钟协同处理、等效星座扩展映射、时域并行采样率变换等创新技术,研制成功增强的DTMB系统,填补了DTMB标准支持多业务广播和多带宽可选的缺项,支持了我国数字电视强制性国标升级为国际标准的历史性突破。2011年12月DTMB正式成为国际电联标准,与美、欧、日等国标准共同构成全球四大国际标准,被国际电联誉为“1972-2012年全球数字电视发展四十年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事件”。 4、针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走出国门的重大国家需求,开发成功增强的DTMB全产业链设备和工程应用方案,经南美四国第三方对比测试,在美、欧、日、中等四个同类标准中取得“技术领先”的国际同行评价。促成了八个政府部门组成国标海外推广工作组,DTMB 标准海外推广成为“国家战略”,探索标准、产品、服务和文化成套出口的DTMB海外应用工程模式并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亚、非、拉地区已有14 个国家或地区(含中国)采用DTMB标准,覆盖全球近20亿人口。 DTMB标准已在我国强制实施,覆盖全国过半数人口,其接收规范已标配到国内市场销售的电视机,广电部门正在开展全国覆盖工程建设,项目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具备可持续发展性。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12项,发表学术论文282篇,出版著作7本。通过理论创新、技术突破、标准制定、产业化到工程建设,最终实现了DTMB标准及其产业的国际化,并在第一代四大同类国际标准中取得“技术领先”的评价。
国际电联框架标准 DTMB产业化接收机与发射设备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