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25中关村论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论坛在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Ebba Lund)、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宇蕾出席并致辞。来自国内外的600余位科技园区的管理者和行业专家学者参与活动。

Picture1.png

辛国斌

  辛国斌表示,国家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为中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科技园区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当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持续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支持国家高新区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试验田和承载地,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关村作为我国第一家国家高新区,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他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与北京市落实好《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支持中关村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前、做表率。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抓好“五个着力”即着力提升原创策源能力、着力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着力聚焦集聚全球高水平人才、着力营造国际化创新生态。他指出,科技园区是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领力量,应共同为全球经济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就科技园区发展提出共促全球科技产业合作、共塑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共筑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三点建议。

Picture2.png

于英杰

  于英杰表示,高科技园区在国家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北京市瞄准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建设目标深入实施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24条措施,扎实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中关村建设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进一步发挥试点突破和压力测试作用。实施创新企业分类支持、梯次培育,构建了大企业强、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的企业矩阵。面向未来,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持续发挥中关村改革“试验田”作用,加快布局新领域、启航新赛道,营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生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Picture3.png

艾巴·伦德

  艾巴·伦德表示,科技园区促进学术界、产业界与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是“三螺旋”创新模式的典型实践。科技园区要贯通产业、科研和政策,培育出具有高度韧性的创新生态系统,既要精准地预判前沿技术趋势与新兴市场需求,也要善于利用全球交流合作网络平台,从而保持领先发展态势。

Picture5.png

张宇蕾

  张宇蕾表示,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习近平主席先后三次向中关村论坛致贺,指出中关村要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中关村以先行先试改革为动力,以高质量科技供给为源头,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为主线,以高品质园区建设为支撑,以开放合作为路径,扎实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建设,为科技成果的“种子”生根发芽、聚木成林、集群成势提供最优质的环境。下一步,中关村将继续加大先行先试改革力度,加强新质生产力培育,增强高质量园区供给,深化协同开放发展,与世界各国科技园区共同担当起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中的历史使命。

Picture4.png

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正式启动

  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在论坛上正式启动。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的总体要求、重点方向、培育路径等,加快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通过新赛道“开放式发现一常态化选拔一精准性培育”机制,打造一批重点新赛道,为国家高新区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重要支撑,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新路径新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国家高新区与世界产业科技创新资源互融互促的倡议。倡议从构建开放协同体系、推动产业创新融合、营造创新产业金融生态、建设国际技术转移枢纽四方面展开,旨在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提质增效、开放发展,加强与世界产业科技创新网络互融互促,集聚全球产业创新资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呼吁国家高新区主动集聚全球产业科技创新资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为推进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Picture6.png

中关村特色产业园与国外科技园“牵手计划”

  为扩大中关村国际合作“朋友圈”,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路子,中关村特色产业园与国外科技园区开展“牵手计划”,首批推动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与启迪剑桥科技园、中关村(朝阳)3.0产业园与南洋理工CRPO孵化器等7对国内外高品质特色园区合作签约,努力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加速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汇聚,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授牌

  四季慧谷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等第二批17家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正式授牌亮相。近年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围绕未来产业布局建设了40家品质高、产业新、生态优、机制活、质效好的中关村特色产业园,2024年企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已成为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主阵地、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地、科技企业孵育的集聚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领地。

中关村未来产业园集中发布

  中关村(海淀)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中关村(昌平)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等14家中关村未来产业园集中发布,持续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不断聚合,打造适宜未来产业发展的“温床”,建设适宜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孕育新一轮创新核爆点。
  围绕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匈牙利文化与创新部副国务秘书拉斯洛·博迪斯(László Bódis)、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李妍、京畿道经济科学振兴院(GBSA)院长金賢坤、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励波及国际科技园与创新区域协会执行主席主席丽娜·米兰达(Lena Miranda)先后分享经验,交流成果,共谋发展。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任俊峰、LAUNCH Rhein-Main联合创始人尼克拉斯·卡尔·欣里希斯(Niklas Carls Hinrichs)、宁波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杨小宝,生恩控股执行合伙人、以色列中国商会主席马奕良(Ilan Maor)、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功尧先后围绕“全球视野下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路径”主题进行分享和讨论,为全球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启示与实践指南,助力全球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