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未来科学城发展规划明确要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谷”。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未来科学城能源谷氢能、碳捕集、储能等核心技术不断创新,备受关注。而在能源谷入驻企业中国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华能清能院),有这样一群低调却高能的“追风人”,默默耕耘在风电改造领域,为风电贡献双碳目标不懈奋斗。
华能清能院风电改造部目前员工不到20人,100%硕士以上学历,更有多位清华硕士、博士生,学术专业涵盖电气、机械、流体、结构、载荷仿真等多个领域。在来到风电改造部之前,都是在各大风电机组整机或零部件厂,均具有丰富的风电机组整机或大部件设计研发经验。部门下设技改解决方案定制、电气控制技术与叶片技术3个研究所,能识别风电机组重大故障、进行诊断分析,能开发智慧运维软硬件新产品,能提供数据分析挖掘专业服务,还能对项目实施需求分析、方案制定、资源调配、组织实施到项目交付全过程管控,是一队全能型“追风人”。
追风法宝一 老旧风机提质增效
风电改造业务一方面是针对存量风机。我国国土辽阔,风电经历近20年的发展,在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截止到2021年9月,我国风电累计装机量达2.97亿千瓦,占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3%。从风电机组装机年限上来看,截止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陆上装机5年以上风力发电机组达1.45亿千瓦,占总装机量的51.4%,而装机年限超过10年的机组占比则达到11.5%。风机运行年限较久后,变流器、叶片等故障频出,严重影响机组效率。今年,华能清能院风电改造团队实施的山东分公司华锐1.5MW机组并网回路改造项目,通过优化并网回路设计,有效避免了变流器火灾事故,有效提升了机组的安全运行稳定性。
同时,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越来越高,电力系统呈现电力电子化趋势,电网对新能源场站的接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涉网性能改造可显著提高存量风电场接入系统的稳定性。华能陕西分公司靖边、定边风电机组高穿改造项目是国内首个风电机组在超短时间周期内完成高低穿联锁穿越的项目。按照最严苛的风电机组并网标准,风电改造团队对该项目方案中的变流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将满足陕-武直流送出的技术要求,提升靖边、定边风电场的并网运行稳定性,降低弃风限电率。
团队目前还正在申请承担华能集团叶片防结冰专项研究课题,该课题首次采用气、电混合加热方式解决南方冬季叶片结冰问题,从而解决困扰风电机组冬季安全稳定运行的难题。项目成果推广后可降低湖南、贵州、重庆等区域公司每年电量损失1亿度以上。
追风法宝二 老旧风场“上大压小”
风电发展初期建设的风电场,占据着提供优质风能资源的土地。最近,国家能源局发函对《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而清能院风电改造的另一重心就在于老旧风场“上大压小”:利用最新的技术去升级或替换老旧机组,实现在征地面积不变甚至缩小的情况下,大幅实现装机容量的提升,同时最大限度保护修护生态环境。
目前,风电改造团队正在对中国华能集团运行15年以上的老旧风电场开展“上大压小”的方案制定和研究。风电场“上大压小”翻新扩容势在必行,团队目前正在对成熟的代表性项目进行筹划酝酿。20年的时间,地形地貌多少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需要从基础选址计算入手,在满足基础承载的情况,用最小的面积完成机组升容改造,把退出的土地面积进行生态修复。同时,老旧风电场“上大压小”涉及到机组选型、风资源计算交付等全流程工作。以用5兆瓦替换1.5兆瓦机组为例,风电场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容量翻倍,将有力支撑3060目标实现。被替换下来的老旧设备在未来必定会越来越多,如何把叶片等老旧设备高效回收利用也是团队在积极努力的研究方向。
追风法宝三 引领行业标准制定
截至2021年10月,这支不到20人的团队已签订风电机组提质增效改造合同总额近亿元,然而追风人的志向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创新,更要借助自身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着眼于引领行业生态、制定行业标准,致力于打造风电改造行业标杆,促进带动整个风电后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风电改造业内服务商背景不同,专业技术水平良莠不齐,面对的风电后市场风机年代各异、品牌不同、问题复杂,同时还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不成熟、历史数据缺失等历史遗留问题。面对风电改造安全的重大课题,风电改造团队自身具备载荷安全校核能力,同时又能够协调主机厂以及第三方认证机构,这样在项目管理中就能够做到双保险,用自身的经验技术对外部数据进行验证复核,把风电改造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风电改造技术团队重视科技创新与技改服务的协作统一,借助横向参与项目的经验积累,还参与了多个纵向研究课题。积极申请华能集团科技课题,以科技支撑技改技术进步,已立项科技课题6项,经费总计1399.3万元。2021年来共申请发明专利173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获受理143项,获授权发明8项,获实用新型授权23项;主导或参与编制国家标准5项,参与编制IEC标准2项。
沙漠山间田埂,哪风大就去哪
一年来,风电改造团队不停从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奔赴全国40余个风电场,前往现场一线勘察调研,回家分析数据。风最大的地方往往也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新疆沙漠戈壁40多度的高温锤炼了黝黑的皮肤,黑色还没有褪去,又在南方体验了一把彻骨的湿冷,住在电场帐篷里还经常偶遇各种原生态昆虫。
为了让这些科研人才能够安心工作,未来科学城管委会聚焦人才服务工作,着力解决人才居住和子女教育问题,免除人才后顾之忧。截至目前,清能院已有40余位员工成功申购园区共有产权房,20多名员工的适龄子女在北师大、十一等知名学校就近入园入学,工作生活都在10分钟通勤圈解决,为科研人才节约了宝贵时间。
布局碳减排与碳中和新赛道,3060目标已经渗入每一位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人的精神中,这片绿色技术创新高地承载着每一位科研人才的中国梦。
2025年,未来科学城将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和世界一流的科学城,更好服务和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在未来科学城能源谷追风人身上看到了未来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