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国家信创园内,如同图书馆书架一样的黑色机柜整齐排列,缝隙中透露出GPU服务器闪烁的光亮。这些密集的光亮背后,是每秒500亿亿次的强大算力。
近日,北京最大规模智算中心——北京亦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扩容,算力升级到5000P(1P相当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将为企业提供更多普惠算力。
“算力”如同“电力”一样。得益于规模大、稳定的优势,公共算力可提高大模型训练的效率,以往企业自己要几个月计算完成的事,在这里十几天就能搞定。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生物医药等领域对算力需求极大。“此次新增2000P成功点亮,实现的不仅是算力规模的扩展,更是技术架构和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建设运营平台的北京国际算力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平台未来不仅服务本地,还将辐射全国,成为数据要素流通和智能算力资源共享的标杆。
算力转化为产业生产力,离不开丰富多元的智能化应用场景。经开区聚集了自动驾驶、生物医药、商业航天、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汇聚丰富产业应用场景,形成了“算力+应用”双驱动的生态闭环。算力平台可为从头部企业到中小型创新企业提供算力支持与服务,加速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与智能化转型。
2024年3月,该平台就成功点亮3000P规模的高端算力集群,成为本市首个千P规模以上公共智能算力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点亮”的3000P算力,已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等领域。随着扩容算力成功点亮,“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将更加深化,算力应用场景也将更加丰富。
如果说算力中心是大模型成长的“计算器”,那么与中心一街之隔的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则相当于“习题册”。
“无论自行车、小轿车、卡车,还是路上的行人、标识,都要一一标注出来,这相当于在海量数据中给大模型划了重点。”训练基地内的标注仓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刚采集的“新鲜”数据进行标注。这些数据是用来训练自动驾驶模型的,锻炼其在不同场景中的“眼力”;未来上路后,自动驾驶汽车就能更快速辨认出来路上的一切。
标注只是数据训练中的一小部分。该训练基地设置了生态仓、标注仓、训练仓等板块,可提供数据清洗、脱敏、开发、标注和大模型训练、调优、评测等服务。
“基地还形成了监管沙盒机制及可信存储、可信加工、可信交付等服务能力,也就是让训练更安全,更有保障。”训练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已服务26家企业,探索构建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数据要素流通利用机制。
此外,基地还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建国家脑健康公共数据平台,完成首批4个科研项目数据归集;启动北京市公共数据训练基地试点建设,形成专区、专网、专算力、专平台,落地多个部门的大模型应用。
按照规划,今年亦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还将进一步扩展到万P规模,为推动全国智能产业升级提供更强大的基础支撑。(记者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