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未来科学城“能源谷”首个标准厂房——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正式投用
3月26日,未来科学城“能源谷”首个标准厂房项目——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正式投用。区委书记、未来科学城党工委书记甘靖中,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中铝资产总经理徐军,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柳强出席活动。市发改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处室,未来科学城管委会相关处室,未来科学城入驻央企,相关委办局及镇街,未来科学城集团,园区入驻企业相关负责人等参加。
项目将重点承接“能源谷”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构建专业化产业载体和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加速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孵化,为提升“能源谷”国际影响力、完善未来科学城产业生态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标杆之作,“能源谷”首个标准厂房
完善产业链配套,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聚力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昌平区突出科技创新,全力建设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科学城。聚焦“两谷一园”,努力将未来科学城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目前,“能源谷”已形成以能源互联网、氢能、储能等六大产业细分领域为主导的前沿产业集群,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转化、从产业链到创新生态的全链条发展体系,成为全国能源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同时,在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区域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作为“能源谷”首个标准厂房项目,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位于未来科学城成果转化基地(北七家),总用地面积5.42公顷,规划地上建筑面积8.13万平方米,集研发中试、成果转化、生产制造、产品展示及配套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着力提升“能源谷”产业链协同配套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正式启动将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生态,为昌平区打造先进能源产业集群、支撑国家“双碳”战略实施作出积极贡献。
领跑全区,拿地1天即实质开工
593天,新一代标杆厂房高标准建成
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以打造创新高效的新一代产城空间为目标,规划建设8栋现代化厂房和1栋配套设施,设计上采用行列围合式布局,立志打造区域地标建筑。园区最大程度适配企业共性需求,围绕混合布局引导功能复合利用的策略,重点布置中小型标准厂房、适当布置大型标准厂房、规范设置配套用房,力求功能灵活多样化,打造高效实用、交互共享的产业发展空间。
得益于市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昌平区积极建立“高位调度、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强化服务保障,项目仅用时1天实现了从拿地到开工的无缝衔接,再次刷新了“拿地即实质开工”的昌平速度。未来科学城集团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经过593天的精心施工,成功打造了新一代标杆厂房。目前,项目一期5.22万平方米已竣工交付,二期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充分展现了“昌平效率”与“昌平品质”,为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筑巢引凤,未来产业加速聚链成势
创新“强磁场”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聚焦先进能源与先进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已成功吸引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蔚来、储能领域创新企业宿迁时代、智能制造企业松延动力、汇博机器人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入驻,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强磁场”。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引擎,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舞台,二者融合的途径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园区将重点打造由赛迪研究院承建的国家级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整机质量水平提升服务平台,携手松延动力、汇博机器人、月泉仿生等企业共建人形机器人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通过整合企业与科研机构资源,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产业加速提质升级。
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是未来科学城集团倾力打造的首个自建自营产业园区。集团将秉持“科学为源、产业为本、金融为器、城市为基”的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精心构建“空间+服务+生态”三位一体的产业赋能体系,为园区企业提供从政企服务、产业升级到技术转化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依托集团旗下星科创投直投基金、未来科学城先进能源制造母基金等多元化基金矩阵,着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效协同发展,全力打造未来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开局,以高标准建设夯实基础,以高品质运营驱动发展。未来科学城集团将锚定“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服务商”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以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为示范载体,持续提升园区创新策源能力和产业集聚效应,深入推动“科学+城”融合发展,助力未来科学城打造成为高水平开放新高地,谱写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