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城政务服务中心办起企业服务沙龙 让科技园区和小微企业当面畅聊
上周,一场会聚科创企业代表、园区负责人和创业者的沙龙在西城区政务服务中心举行。除路演、展示,活动为创业者和园区负责人提供了面对面畅聊的机会。一杯咖啡的时间,一个落地初步意向就有可能达成。
为科技园区和小微企业牵线,正是西城政务服务的新尝试。
今年6月11日,因改造升级而“周转”的西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搬回西直门内大街。与改造前相比,扩充了30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包括用于各类人才交流、洽谈的企业服务港。圆桌、咖啡、图书和服务人员的微笑,勾勒出这个温馨的角落。
“这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起因是综窗服务人员碰到的一个特殊情况。”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杨真说。
去年4月,一位数字经济型企业创业者来到综窗,想找到合适落地的科技园区。可工作人员连打了三个电话,都被告知该企业类型不适合本园区。
“金融、科创都是大类,但能否顺利落地,要看园区和企业的具体需求,涉及很多具体条件。”杨真说。虽然通过其他方式该企业最终还是落了地,但这次业务卡壳,引发了杨真和同事们的思考。
“询问、推介可以解决需求,可还是有点被动,要是能让园区和企业当面畅谈,打通渠道,痛点才能真正解决。”
一个可以畅聊、喝咖啡的角落应运而生。
首期沙龙参与者不少,95后李沛卓是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的创始人,因发展需要,年内公司将扩充至30多人,亟须找到合适的落脚点。
“需要稳定成熟的园区,能有一些补贴来降低成本,也看好西城区的金融科技优势和区位。”李沛卓说。
自由活动时,他点了一杯咖啡,和几位园区负责人围坐群聊。不到十分钟,他就拉着普天德胜孵化器的负责人宋翔单开了一桌。
“我们的位置在积水潭附近,二十多年来服务过的企业上千家。如果您有相应专利的话,可以拿到不同层级的各类补贴,我们的管家在您入驻后会帮您申请。”宋翔的话正合李沛卓需求,且该孵化器中各类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企业形成的集聚效应,也让他很感兴趣。
互加微信、相约参观,初步的意向达成了,双方都觉得不虚此行。
杨真更是喜在心头。“这比干巴巴的园区展板可好用多了,沙龙得持之以恒,争取每月都办一次。”她兴奋地说。(记者 张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