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窦晓玉代表:北京商业航天产业生态正加速形成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市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并接受来自35家中外媒体、55名记者的集体采访。
作为航天领域的代表,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窦晓玉代表说,“新”是创新,“质”是品质,要以新技术催生更高品质的新产品新服务,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模式新动能,最终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乃至催生新产业。
“航天的主营产品是‘弹箭星船站’(即导弹、火箭、卫星、飞船、空间站),太空探索是最早运用人工智能的领域。”她说,在人类文明经历人工智能大爆发的今天,传统产业概莫能外,必须向新产业深度转型,实现新升级。航天的研发实验生产基地建在哪里,我们就要“粮草先行”建到哪里;航天建筑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我们就应该具备匹配这种功能的设计建造核心能力。
被记者问及对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建议,窦晓玉介绍,在航天产业资源最丰富的北京,商业航天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除了央企“国家队”,还聚集了上百家商业航天企业,覆盖了运载火箭、卫星研制、地面设备、技术应用等领域。在北京经开区,落地的民营火箭整箭研制企业数量占全国70%以上,形成了商业航天“南箭北星”的产业空间格局。
今年1月,北京市印发了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提出再用五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作为航天战线的一员,希望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和首都航天事业脉搏同频共振,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