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夏林茂代表:向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改革开放要高质量发展

北京团开放团组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

夏林茂代表:向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改革开放要高质量发展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市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并接受来自35家中外媒体、55名记者的集体采访。

人民日报记者第一个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代表提问。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在减量背景下,北京将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夏林茂说,我们用减量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从2018年起,北京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项指标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走出一条减量刚性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夏林茂表示,北京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首先是向科技创新要高质量发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推动“三城一区”主平台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引进培养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卓越青年科学家和杰出青年人才。

二是向新质生产力要高质量发展。做强数字经济,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高级别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数字新产业;壮大高精尖产业,推动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产业项目尽早稳产达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今后,计划每年拿出100亿元财政资金注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北京率先形成了服务业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在80%以上的格局,其中金融是第一大支柱产业,将推进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深化改革。

三是向改革开放要高质量发展。发挥“两区”建设政策叠加优势,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数据交易等方面开展更大力度先行先试,推动放宽金融、电信、数字市场等准入,再落地一批重大标志性外资项目。打造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北京将如何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回答这一问题时,夏林茂表示,我们将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进“新两翼”建设,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发展和建设,深化“三校一院”办学办医合作。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步伐,继续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实施轨道交通101线、22号线等重大项目。深化三地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加快“六链五群”产业布局,共同绘制氢能、机器人等6条产业链,打造生物医药、电力装备等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唱好京津“双城记”。加快公共服务共享,在就业、社保、税务等领域推出更多“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记者 范俊生 高枝 杨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