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鼎好大厦,
看AI for Science微尺度工业设计与仿真平台
如何打造AI for Science的魔法库。
走进无人智能实验室,
看到实验室里的“机器化学家”
代替人类化学家做实验。

  3月18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即将召开之际,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关于“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主题采访,带领记者们开启“人工智能+新材料”(以下简称“AI+新材料”)明星企业的探访,感受北京“AI+新材料”产业的勃勃生机,见证AI与新材料携手共创的无限可能。

  开启研发新范式
  踏入鼎好大厦,深势科技打造的AI for Science微尺度工业基础设施,宛如一座 AI for Science 的魔法库,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作为 “AI + 新材料”领域的代表企业,深势科技用实际案例与详实数据,为参观者带来了一场震撼的科技体验。

1.png

  “AI 在分子性质预测、聚合物预测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不仅能助力研究者发现更优质的材料,还能优化新材料的生产过程。以我们的大模型产品为例,它在钠电正极材料工艺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将初始放电容量大幅提升。”深势科技解决方案事业部高级经理伍旭介绍,公司开发的Piloteye?电池设计自动化平台,能够为材料、配方、工艺到产品的全链条赋能。

2.png

  与此同时,深势科技和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团队以“征服元素周期表”为目标,发起大原子模型计划OpenLAM,并已与多方合作迭代发布2代深度势能预训练大模型(DPA-2),其预测能力覆盖周期表中的90余种元素,可应用于半导体、合金、有机分子等多类材料体系研发。

  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鑫宇满怀期待地表示:“‘终极版’大原子模型将有望成为微观世界AI for Science具身智能体的基座模型。推动材料科学、化学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促进前沿科研迈向更高层次。”

3.png

  来到新元科技园,深云智合DeepChem无人智能实验室里,机器人“实验家”正在不知疲倦地转动,进行高通量化学试剂筛选实验。这里被形象地称为黑灯实验室,在DeepChem智能合成平台这个智能大脑的精准调度下,机器能够实现 7x24 小时不间断工作,并自动完成数据分析与记录。全自动化的实验流程不仅大幅提升了研发效率,还显著减少了人为误差。

4.png

  “我们公司自主开发的模型和自动化设备已为多家企业提供研发服务,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研发成本,还加快了新材料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进程。”深云智合创始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宇宙介绍说,智能实验室是北京“AI+新材料”发展布局的重要物理载体,他本人非常看好“新材料研发外包服务”业态在北京的发展。

  缔造标杆新产品
  如今,北京“AI + 新材料”的创新成果早已不再局限于实验室,而是悄然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千行百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5.gif

  去年3月发布的小米 SU7 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这款备受瞩目的汽车身上,采用了利用 AI 仿真系统从上万种合金配方中快速锁定的 “泰坦合金”。凭借这种材料的一体化压铸技术,车身焊接点减少 840 处,不仅提升了车身结构的稳定性,还实现了车身重量的减轻,从而有效提升了续航能力。今年2月发布的小米SU7 Ultra同样搭载了泰坦合金。

6.png

  在多个应用领域,“AI+新材料”同样大放异彩。中国钢研6个月内设计开发出世界上强度最高(800MPa级别)的高性能抗氢厚板材料;中石化以AI赋能的分子筛催化绿色氧化工艺开发推动传统研发模式的变革,助力新型催化工艺自主化;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引入AI分子表示学习模型,设计出不含贵重金属的新一代OLED发光材料。

  在 “AI + 新材料” 融合发展的浪潮中,北京各方积极发力,通过变革传统研发范式,成功推出一系列具有标杆意义的新材料产品,为北京打造了一张张耀眼的 “人工智能 +” 名片。
  打开发展新画卷
  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材料科学的研发范式,这是此次探访给人最深刻的感受。在北京,一幅 “AI + 新材料” 的蓬勃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7.png

  鄂维南、谢建新、汪卫华等一批院士领衔的团队率先开展 “AI + 新材料” 融合创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国家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多项任务落地北京,实现平台级数据赋能,2024年启动建设的4项数据资源节点任务,3项落地北京,未来预计多个行业数据资源节点将陆续在京落地,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北京已集聚近 10 家 “AI + 新材料” 算法软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 1/3。智能实验室、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加速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开设 “材料智能技术” 专业,每年培养跨学科人才超 500 人,源源不断地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8.png

  为推动 “AI + 新材料” 产业快速发展,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三部门发布了《北京市加快推动 “人工智能 + 新材料”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 - 2027 年)》。该计划明确提出,到 2027 年,北京 “人工智能 + 新材料”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材料研发服务业态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北京成为国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策源与人工智能应用高地。这一计划为北京“AI+新材料”融合创新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开启了北京 “人工智能 +” 的崭新未来。

  北京正以 “AI + 新材料” 为重要抓手,奋力闯出一条新材料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突围之路,在 “AI + 新材料” 领域持续领潮前行,助力 “中国智造” 不断提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