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所承担18项市政府折子工程和30项绩效任务、50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均全部按时圆满完成,成功高质量举办2019中关村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向论坛发了贺信。
经济规模质量双提升。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中关村示范区稳居榜首。1-11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5.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技术收入9806.1亿元,同比增长19%。上市公司总数362家,境外上市公司113家,总市值达6.2万亿元,百度、小米、美团点评等12家中关村企业市值超千亿。在财富2019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关村有9家上榜,数量首次超过硅谷的8家,小米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世界五百强。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1-11月,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2162.3亿元,同比增长16.1%。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和企业PCT专利申请量分别为5.1万件、2.3万件和4005件,同比分别增长12.2%、16.9%和37.1%,均占全市企业的七成左右,其中,京东方以2147件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列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和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球半导体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第三位。涌现出寒武纪云端AI芯片思元270、灵汐科技世界首款类脑芯片“天机”、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抗癌新药、龙芯3A/B4000系列CPU等一批原创科技成果。
“双创”保持活跃态势。前三季度发生风险投资案例783起,投资金额868亿元,分别占全国32%和36%。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5万家,涌现独角兽企业82家(占全国四成以上),中关村成为全球风投和独角兽最集聚的区域之一。成功举办全国双创周北京主会场活动,接待观众5万余人次。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发布中关村新版“1+4”资金支持政策,通过构建政策体系图谱、组建青年政策宣讲团、网上申报、集中申报、精简申报材料等,加强对企业的服务,营造了更加优化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全年未发生党员干部违纪违规行为。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决策机制更加完善。信息工作位于全市政府系统前列。《中关村年鉴2018》获全国一等奖。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处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市受到表彰的3个集体之一。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1.聚焦2019中关村论坛,论坛影响力实现新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中关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出席论坛活动,进一步为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发展指明方向。论坛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等5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400多位外籍嘉宾,共同探讨全球科技未来趋势和新兴产业发展先机,首发100多项新技术新产品。
2.聚焦改革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新增强。在改革统筹方面,制订打造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升级版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关村先行先试专项办22项任务和项目。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央企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印发支持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试点工作方案,制订《关于在中关村示范区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方案》。在人才管理改革方面,提出中关村人才特区新一轮国际人才改革创新举措,其中10余项举措为全国率先提出。在科技金融方面,联合人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市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方面,建立创新医疗器械应用推广机制,推动医疗机器人医院采购取得重大突破。中关村深化改革案例被写入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教材。
3.聚焦创新能力提升,高精尖产业实现新升级。实施前沿技术挖掘培育和颠覆性项目支持,深化实施《中关村示范区关于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支持首批颠覆性技术项目。支持领军企业、高校院所联合建设5G、药品与医疗器械等17个高精尖协同创新平台。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印发实施《中关村示范区知识产权行动方案(2019-2021)》。加快“中关村标准”品牌培育,成立“中关村标准”战略委员会,建立“中关村标准”快速转化为国际标准直通机制,打造中关村标准国际化品牌。实施“金种子”企业培育工程,确定第八批金种子企业207家。成功举办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5G大赛和中国创新挑战赛中关村专题赛。联合顺义、海淀、亦庄、石景山等分园,印发实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药品医疗器械、工业互联网等产业政策。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园区综合排名第一,集成电路设计园实现收入超过200亿元。
4.聚焦创新源头传导,创新创业生态实现新优化。支持70多家高校院所、大企业、医院发起成立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建设22家硬科技孵化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23多场,促进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深度合作。持续推动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成立中关村国际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建设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发现、跟踪、培养一批有创新潜力的初高中生。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对首次贷款、中长期贷款、商票等科技信贷产品的贴息和风险补贴力度,支持800多家科创企业低成本获取贷款74亿元。持续发挥联盟和协会组织作用,不断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及时响应和解决企业需求。
5.聚焦规划统筹引导,一区多园协同发展得到新加强。编制形成《中关村示范区及十六园统筹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分园主导产业,聚焦重点发展组团,建立重点任务清单。会同海淀区推动印发实施《中关村科学城规划》,推动完善中关村科学城专项办运行机制,落实专项办重点任务和项目。扎实推进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集成电路设计园、首钢人工智能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市领导定期召开一区多园工作季度交流会,中关村管委会深化“一处一园”联系服务分园工作机制,开展示范区分园创新发展考核评价,促进优质企业和项目在分园落地,引导分园高质量发展。1-11月,海淀、朝阳、亦庄等9个分园总收入过千亿元,大兴、顺义、密云等12个分园总收入增长10%以上,示范区及各分园成为本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6.聚焦国际化发展,开放创新合作形成新格局。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加快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实施支持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深化科技扶贫,组织推动中关村企业开展扶贫协作,共带动8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4家中关村企业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中国企业精准扶贫优秀案例(2018)》。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会同市科委印发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支持启迪在英国建设剑桥启迪科技园,支持12家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组织认定5家“中关村海外孵化器”,组织示范区企业集体参加国际知名展会,举办国际化大讲堂。上市公司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近千家,小米成功进入印度、法国、西班牙等全球多个国家。成立中关村企业涉外服务站,为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法律、合规等方面服务。
三、存在问题及2020年工作思路
下一步,要着力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国际化发展水平不够高、一区多园发展还不平衡等问题。
2020年,中关村示范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为目标,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核心,以重大任务为抓手,以聚焦目标、狠抓落地为导向,推动各分园协同发展、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抓好六项任务:一是高水平举办2020中关村论坛,提升论坛的国际影响力;二是推进一区多园统筹发展,实现各分园高质量发展;三是争取先行先试改革新突破,优化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四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效率,促进优质企业和项目在京落地;五是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壮大新经济新动能;六是更大力度支持“三城一区”建设,促进“三城一区”与“一区多园”有效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