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园区动态

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分园改革提升发展情况报告

北京经开区再添一家工业机器人国际集团中国区总部

北京算法登记服务中心在中关村门头沟园京西智谷揭牌

中关村通州园“金融良方”解企业资金“难症”

园区动态

1.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分园改革提升发展情况报告

7月24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分园改革提升发展情况的报告及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的意见建议。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孟繁华表示,一直以来,中关村示范区各分园在强化基础研究、产业规划布局、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各分园加快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合成生物制造等产业集聚区,打造了一批标杆孵化器、特色产业园和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园区软硬件服务水平。对科技企业加大全周期支持力度,面向9个区下放评审权限,针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试点,申请时间较常规流程压缩80%以上。目前已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96万家、独角兽企业92家,2023年分园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认为,虽然中关村分园改革提升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距离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建设目标还有差距。个别分园由于产业定位不清晰,导致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不够聚焦,产业发展存在一定随意性,项目引进和建设不同程度存在重复建设、资源分散、同质发展、同业竞争等问题。产业特色发展所需的空间资源不够集中,地块“小”“散”问题突出。一些分园的企业梯度结构不够合理,数量规模偏小。分园运营平台公司的市场化、专业化程度还不高。在京高校毕业生留京率持续下跌,园区优秀青年人才、企业研发人才、高素质产业人才等群体稳定性呈下降趋势。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建议,分类推动各分园产业高质量特色发展,应在空间优化、产业集群、企业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强化空间集中连片利用,尽快编制实施园区空间优化提升方案。聚焦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定位和未来产业新赛道,明晰各园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健全产业引导和项目准入退出机制,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等吸引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壮大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高成长高价值型企业,激活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打造覆盖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创新型企业矩阵。探索政府基金加大对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的引导支持模式,增强企业在中关村发展的属地“黏性”,实现发展利益共创共享。

2.北京经开区再添一家工业机器人国际集团中国区总部

7月24日,北京艾捷默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艾捷默”)新址落成仪式在北京经开区(北京亦庄)举行。

北京艾捷默的母公司和IGM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同属Global Welding Technologies(寰球焊接技术集团),该集团在工业焊接领域位居全球前列。北京艾捷默作为该集团的中国区总部,致力于该集团和IGM机器人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主要提供焊接机器人系统、电子束设备解决方案、交钥匙工程及电子束加工服务。

北京经开区已经汇集了包括北京艾捷默在内的百余家机器人企业,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

3.北京算法登记服务中心在中关村门头沟园京西智谷揭牌

7月24日,北京算法登记服务中心在门头沟区京西智谷揭牌落地,并为首批算法模型平台入驻的6家企业颁牌。

该服务中心作为全国首个实体化落地的服务中心,集算法模型展示、交易撮合、技术支持、产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人才和企业提供算法交易、成果展示交流和推广创新等服务。

4.中关村通州园“金融良方”解企业资金“难症”

今年以来,中关村通州园紧抓企业融资痛点,着力推进企业服务提质增效。通过加强与银行机构对接合作,根据企业经营需要分类施策、靠前服务,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贷不到、贷不足、贷不好”等实际困难。

日前,中关村通州园企业北京海德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润医药”)面临融资需求,中关村通州园联系多家银行与海德润医药对接。中国银行通州分行结合企业订单、专精特新资质、中关村优质企业等综合因素,积极向北京分行申请政策,最终仅用一周时间以不到3%的利率为企业办理近900万元纯信用贷款,一举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缺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