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至24日,以“实验动物科技创新助推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实验动物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维幂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丹麦的200余家实验动物相关单位的270人参加会议。

1748220090929.jpg

  王瑞丹表示,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活体试剂和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载体,其科技水平直接决定国家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原创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科技部在“十五五”条件规划中对实验动物发展做出安排,重点是促进我国实验动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藏、开放共享以及动物模型的开发、应用和推广。
  龚维幂表示,北京市高度重视医药健康领域的创新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药健康产业生态。2024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突破万亿元。实验动物被称为“活的精密仪器”,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以及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北京市在实验动物领域拥有丰厚的资源和实力,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持续推动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服务实验动物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其对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水平。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发育生物学部主任Yueh-Chiang Hu教授、诺和诺德公司伦理审查委员会主席Maria Kristina Kiersgaard博士、日本山梨大学分子病理学系主任Jianglin Fan教授、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魏鸿江教授等专家分别围绕异种器官移植、基因编辑动物模型、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等主题作报告。会议还进行了实验动物地方标准的宣传与贯彻,并邀请多地实验动物地方标准相关负责同志就地方标准研究和协同发展与现场参会人员展开交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