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从打造“三城一区”主平台、“一区十六园”主阵地,到深入推进“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再到布局“一核两翼”,持续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年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不断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各项任务落地。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愈发清晰,“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全面提速。
作为首都金融行业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支持和服务北京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和深度参与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全力推动首都“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新时代、新蓝图、新北京”。2022年,在首都北京“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中行北京分行以圆满完成冬奥赛时金融服务为起点,带着服务“双奥”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能量,夙夜匪懈,朝乾夕惕,持续助力首都经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唱响金融助力打造“北京样板”的重头戏。
聚焦重点领域
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之一,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乎“国之大者”,是北京“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子。“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也是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决策部署,以及总行“十四五”科技金融规划方案战略部署,实施科技金融发展战略,为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据了解,中行北京分行不断加大对“三城一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北京市“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等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关注国家级、市级相关部门认定的科技类企业、北交所挂牌及潜在上市企业、独角兽等权威榜单中的企业和企业核心科技人才等重点客群的金融需求;还通过构建多元融合业务推进体系,打造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体系,完善全方位综合配套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培育扶持科技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截至今年2月末,已有超过66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在该行开户,贷款余额超过400亿元。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是中行北京分行重点支持的区域之一,2021年12月,中行北京分行与经开区就“十四五”期间金融业发展达成战略合作。据了解,未来五年,中行北京分行将为经开区和亦庄新城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意向性融资2500亿元;中行经开区分行也将充分依托中银集团银行、投行、租赁、债转股、基金、保险等全牌照金融资源,直接为经开区客户提供综合化、多元化、专业化服务。
发挥全球化优势
加速推动北京“两区”建设
开放,是一座城市激发活力的源泉。自2020年,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古老的北京城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向世界呈现出开放的姿态,“两区”建设已成为首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中行北京分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度参与金融服务改革,坚持做推动“两区”建设的拓新者、引领者。”中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服务“两区”建设,帮助企业享受北京高水平开放红利,该行第一时间启动金融服务,率先在北京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设立特色化、差异化经营机构,实现了自贸区全覆盖,使服务直接触达区内企业。
精准制定服务方案,持续创新产品服务,逐户跟踪重点项目、加强信息共享互通……在深度支持“两区”建设方面,中行北京分行打出了“组合拳”,进一步为推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优化地区营商环境提供了助力,形成了示范效应。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市发布的《2021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中首次公开的北京市9个获选的“两区”建设重点落地项目中,中行北京分行已成功合作6个。而在5项核心监管创新政策中,中行北京分行首发落地4项。其中,该行与试点企业中粮集团、中化集团、通用集团开展资金池收付业务合作,实现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人民币业务首发;为前普(香港)有限公司、空港宏远物流有限公司2家境外企业办理远期结汇成本锁定业务,实现了新政项下境外机构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首发。
充分发挥中行的全球化优势,以实际行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银行业独家全球合作伙伴,2021年服贸会举办期间,中国银行连续发布五项金融服务成果。依托集团“一体两翼”战略发展布局,中行北京分行也在招展招商、供需撮合、金融产品、现场服务、配套活动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金融支持,推动北京市服务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和扩大投资提质增效。
加快数字化转型
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潮
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北京市提出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北京样板”、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北京标杆”,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作为首都地区的国有大行,中行北京分行着眼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2021年,中行北京分行与北京金融大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在北京通APP和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出普惠金融线上预授信平台,为小微企业打造了量身定制数据驱动、线上操作的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此次与金融大数据公司的紧密融合、联动合作标志着中国银行金融服务迈上了新台阶。中行北京分行通过拓展网银在线供应链业务渠道,大力发展线上供应链融资,丰富的中行普惠新产品提高了小微企业融资便捷度,为首都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来灵活、便捷的金融支持。
推进场景试点应用,打造数字人民币生态圈。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被广泛关注。作为人民银行指定的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之一,中国银行独家承担着冬奥安保红线内数字人民币试点服务工作。从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北京赛区相关场景下使用,高效完成冬奥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建设相关工作,到做好场馆内“点对点”现场服务、场馆外后台及时响应,给予全天候、全方位支持保障;从指导服务多位到访临时网点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冠军,体验使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冰芯”“雪环”,专业优质服务赢得赞誉,到在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上精彩亮相,圆满完成数字人民币应用与展示服务,广受各方好评……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冬奥一线金融工作者用敬业担当、专业高效为冬奥会数字人民币平稳运营提供了强力保障,也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贡献了中行力量。
融入发展大局
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作为一家持续经营110年的银行,中国银行始终积极践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使命担当,坚持金融报国、金融惠民。扎根京城40余载,中行北京分行持续落实总行重点战略部署,着眼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身心投入金融服务区域发展大局之中。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中行北京分行紧跟《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提升对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轨道交通、棚户区改造、生态环保、冰雪产业等行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21年12月末,中行北京分行拓展非首都功能疏解、棚户区改造、冬奥冰雪产业等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质合作项目74个,已批授信总量近1430亿元,授信余额超过640亿元。
与此同时,中行北京分行还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输送金融“活水”,支持通州地区生态发展建设、产业升级改造、棚户区改造、园区开发等重点项目。截至今年1月末,累计跟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56个,涉及融资金额约1050亿元。已批城市副中心项目40个,授信金额总计近540亿元,已投放超过306亿元,授信余额超过180亿元。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行北京分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定位首都市场,切实履行着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力量。
中行北京分行提升支农助农力度,为涉农领域重点企业打造专属定制方案,在扶持春耕保种、保障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供应等方面,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该行积极助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种子产品供应链业务、组织种业产品推介会、成立种业企业融资平台等方面给予金融支持,助力北京打造“种业之都”。
不断拓展延伸惠农服务渠道。中行北京分行一方面通过深化与北京市政府部门、供销合作社等单位的合作,促成与农委及部分村镇相关部门构建良好合作关系,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打造多维合力,聚焦重点客群需求,使服务更精准。另一方面,不断推动服务下沉,走近乡村一线了解农民实际需求,探索服务新模式。据了解,借助中行特有的“惠如愿·中银e企赢”全球企业生态系统,北京分行为涉农主体参加各类对接、撮合活动牵线搭桥,让北京地区特色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通过深耕细作新发地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北京分行探索设立新发地普惠金融特色专营网点,结合新发地市场客群特点,设计标准化产品,开通授信贷款“绿色通道”,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综合化金融服务。截至2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超过1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近10%。
对于首都百姓而言,绿色宜居、空气质量改善、市容市貌整洁都是他们对美好家园的期盼。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青山绿水蓝天成为大国首都的靓丽底色是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
践行“双碳”目标,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主动担当。近年来,中行北京分行深耕绿色金融,大力支持绿色产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添力赋能。深入研究、灵活运用绿色金融领域政策,中行北京分行持续加大绿色金融业务拓展与产品创新力度,用多种类、全方位金融服务推动首都绿色经济发展。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水环境治理、绿色能源发电等绿色产业相关领域,中行北京分行积极关注行业内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动向和特点,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提供固定资产贷款、债券承销及投资、流贷资金贷款等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为企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中行北京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超1600亿元。
在绿色债券及绿色资产证券化承销方面,中行北京分行也保持着市场优势地位。其中,2021年,为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国内首单碳中和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市场首单绿色主权熊猫债。截至今年2月,共计发行绿色债券4支,绿色债券承销份额124.28亿元,北京地区排名第一。此外,该行积极推行绿色办公、低碳运营理念,设立北京通州运河商务区绿色支行,这也是北京首家同时取得国际LEED绿色建设认证与北京碳排放交易中心网点开业活动碳中和认证的绿色金融特色网点。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贯彻落实“绿色办奥”工作要求,响应低碳冬奥倡议,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金融服务,并向社会承诺,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碳排放进行中和,实现净零排放。中行北京分行也积极助力绿色冬奥,优化贷款结构,提升绿色信贷投放,先后为国家速滑馆、首钢滑雪大跳台等绿色建筑提供融资服务。
回应民生期盼
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仅仅在于提升城市品质,也要推动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来,中行北京分行紧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数字化趋势,立足北京市场,通过深化金融科技与消费金融的融合,加快跨境、教育、银发、体育等重点领域场景生态建设,打造“互联网+金融+场景”模式。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普惠性,提升优化不同客户群体的服务体验。中行北京分行以老年群体为服务对象,全面推进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为一体的综合养老金融服务模式。
在网点建设方面,中行北京分行按照金融与非金融、厅堂与外拓服务、企业与个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原则,探索“一店一亮点”的服务特色,在北京地区打造了6家养老特色网点,更好地满足老年客户服务需求。在线上渠道建设中,中行北京分行借助手机银行“银发专区”实现33家养老机构上线银发地图平台,为老年人享受数字化便利提供了有效载体。此外,作为北京市第一家协助政府部门、养老机构、企业开发北京市时间银行平台的金融机构,中行北京分行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相关工作,共同推进时间银行在北京市16个区的全面试点,全力推动公益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
不断尝试支持新产业、服务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中行北京分行紧跟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消费业态变化,参与消费场景多元体系建设,将消费金融服务渗透到“衣食住行文体娱”等多个民生领域。据了解,近年来,该行创新推出“中银打卡地”消费场景,就将满足消费需求、推动商圈建设、打造地标场景有机融合,持续助力扩大内需,激发消费新活力,得到百姓认可。把握冬奥契机,该行发挥“双奥”优势,打造体育场景,通过开展冬奥主题线上健步走,推出冰雪场馆消费优惠权益,在延庆、怀柔等地热门冰雪场馆周边打造冰雪商圈等举措,推动冰雪“冷资源”变身“热经济”。
此外,在北京延庆石京龙滑雪场、西山滑雪场,中行北京分行还首创“中国银行冰雪运动场景试验基地”,向着打造金融服务与体育运动的场景融合迈出了新的脚步。
结语
以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用守正创新推进伟大事业。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将始终发挥主人翁精神,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坚决有力履行国有大行使命担当,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聚焦主责主业,深入践行中行“八大金融”战略部署,为推动“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注入更大的金融力量,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推动首都朝着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