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市场运作、联合共赢’的工作原则,发挥平台和载体作用,深化全面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形成政策优势叠加,推动两地科技、产业、人才交流,培养成就一批具有‘京腔’和‘广味’的龙头企业,共同代表国家参与全球产业合作与竞争,携手助力京穗两地高质量发展。”12月18日,在广州开发区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竣工投试产暨专精特新产业园启动活动中,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王少峰通过视频形式对广州开发区重大项目的投试产提出了期望。

北京经开区之所以对广州开发区的专精特新产业园启动充满了期待,正是因为产业园中两大园区之一的京广协同创新中心是北京经开区和广州开发区共同为“专精特新”企业打造的重大载体。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文件精神,2019年7月17日,北京经开区与广州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分别规划50亩用地建设京广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南北两个国家级经开区的首次“联姻”,率先推动了跨区域合作的一次重要尝试和探索,这也是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共赢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更为“专精特新”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厚植了发展沃土。

仅仅在签署协议的两个月后,由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建设的京广协同创新中心就破土动工。项目总投资额约10亿元,用地面积3.18万平方米,京广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京广两大国企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促进京穗港三地的科技、产业对接交流,为三地企业打通“南北通道”,搭建京广发展平台。同时引入科技创新产业,将建设以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为主产业的“摩天工坊”,打造集研发、设计、试生产、检测、制造、销售、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产业园区。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位于广州的京广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完成,目前,由中国工程院王迎军院士领衔的新型生物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广东研究院,由清华大学魏少军教授领衔的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合芯高性能服务器创新研究院以及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5G通信射频前端芯片核心技术的广州市艾佛光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项目已入驻京广协同创新中心园区。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基础底板施工,计划2022年年底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于今年9月15日开工建设的位于北京经开区的京广协同创新产业园项目目前也正在全力以赴加紧施工,力争按计划在年底前实现多个施工节点目标。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领域的协同创新港、技术孵化器、产业聚集区,成为北京经开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之一。

据介绍,北京亦庄京广协同创新产业园项目位于亦庄新城马驹桥智造基地B4-2-5地块南侧,总建筑面积约8.64万㎡,园区以产业引领,创新驱动,打造马驹桥区域形象标杆和产业样板。

据了解,项目整体空间涵盖“产业空间+产业配套+生活配套”三大板块,其中产业空间规划研发实验室、工业厂房等产品类型,产业配套建立协同研发、联合孵化、公共技术等服务平台,生活配套有餐饮、健身、体验馆等休闲空间,产业和功能区的齐聚,将实现24小时的活力智慧园区。

目前,京广协同产业中心一期建成并运营科技创新中心——亦城时代广场、高端汽车产业中心——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N12两个项目;二期包括高端汽车产业中心——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N19项目、细胞治疗研究中心——北京亦庄细胞治疗研发中试基地项目、创新药生产中心——亦庄新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和医疗器械生产中心——亦庄医疗器械产业园四个项目;三期项目北京亦庄京广协同创新产业园的破土动工,将整体上以“多点开发、分期推进”模式,聚焦北京经开区传统产业优势,与一、二期项目共同在北京经开区生态雨林中生长,厚积薄发,打造创新产业集群。

“入驻的这些重点项目,必将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也必将为创新驱动点燃新引擎,必将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优势。”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亚伟对入驻的企业和项目也充满了期待。

根据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联盟和高级别定期对接交流机制,每年分上下半年各安排一次对接活动,重点围绕制度创新、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科技创新等开展深入交流,形成双方可落地的成果。

除了对产业发展的共同建设和对企业的共同扶持,在协同发展期间,北京经开区和广州开发区还形成了政务服务方面的“联姻”。今年8月,北京经开区、天津经开区、广州经开区通过“跨省云签”方式签署《京津穗经开区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合作联盟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三地国家级经开区268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这也是全国成立的首个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合作联盟。

目前,三地结合工作实际及事项特点,已经将“全程网办”和“代收代办”作为目前阶段的主要通办模式,通过设置“跨省通办”专窗,针对已实现全程网办的事项,由专窗工作人员通过自助端、移动端及PC端等渠道,辅导并协助申请人完成账号注册、信息填报、材料上传等操作,并负责与业务所在地的政务服务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联络,直至事项办结,实现“全流程网办专人服务”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三地更加密切的业务协同,让企业与当事人办理异地业务‘少跑腿’‘不跑腿’,实现办理异地业务和办理本地业务一样省时、便捷、高效。”北京经开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地还将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将同事同标、证照互认、智能服务作为下一步“跨省通办”的努力方向,为企业与办事人提供更为便捷顺畅的政务服务。

共同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平台,提供“跨省通办”为企业便捷政务服务事项。一年内两项大事的落地充分展现北京经开区和广州开发区对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双方的深入合作,既是落实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京穗行动”,也是高标准打造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京穗担当”。

未来,北京经开区和广州开发区将持续在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推进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共赢,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间深度合作创新,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