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医药健康可信数据空间揭牌,打造AI赋能发展新范式!2025世界数字健康论坛召开
  3月28日,由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主办,海淀区人民政府、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承办的“2025世界数字健康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颐和厅成功召开。
  此次论坛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汇聚全球顶尖的数字健康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数字健康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推动全球数字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论坛现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维幂,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继业,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航,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数据资源管理处处长赵琰昉,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郭默宁共同为“北京市医药健康可信数据空间”揭牌。
  2024年,国家数据局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北京市积极响应号召,支持海淀区谋划建设“北京市医药健康可信数据空间”,旨在利用海淀在医疗、人才、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充分释放和激活医疗健康数据要素的价值与潜能,构建可信管控能力,全面深化海淀区人工智能高地的落地应用。
  此前,北京市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已在海淀启动建设,并落地北京市高端数据标注中心。在可信空间内,“协作网络”作为国家数据流通利用的核心节点与北京的数据服务中枢,实现操作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结合高端标注中心,并持续推进医保、医疗、专病、生物样本库等多元数据的采集整合,实现全生命周期合格数据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高效流转。此外,可信空间可为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应用、商业服务、垂类AI模型训练等特定场景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探索创新机制,推动建立行业标准体系,建立以真实世界数据的高通量和标准化数据治理方法及研究规范,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型数据生态闭环体系。
  北京市与海淀区一直以来对AI赋能新药研发的全流程进行布局,自2024年起,市区联合支持OpenComplex-2的研发。本次论坛上,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维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航的共同见证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与健康计算研究中心负责人叶启威隆重发布全原子微观生命模型OpenComplex-2。
  新一代OpenComplex-2为多功能生物分子基础模型,不仅具备蛋白质单体结构预测能力,还可进行复合物结构建模、分子间相互作用预测、分子构象预测和基于构象分布的柔性对接,其在多项核心指标上与AlphaFold3相当,打开了利用生成式人工赋能分子生物学新范式。目前,已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等顶尖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精准预测与高通量实验验证平台,预期将显著加速新型药物研发流程,优化合成生物学设计过程,并提升生物制造效率,同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从海淀出发助力北京乃至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本次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隋振江、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等为论坛致辞,大会主席团主席、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致欢迎词。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院长、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乌兹别克斯坦核物理研究所所长、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士伊勒克汗·萨迪科夫,蚂蚁集团支付宝副总裁、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俊杰等多名专家学者与企业家,围绕远程医疗与移动健康、精准医疗与个性化、健康管理与普惠网络、智能医疗设备与生物技术、公共健康与卫生政策等领域,探讨如何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释放医疗卫生潜力,培养数智健康跨界人才,加速数字健康产业化进程,提升健康治理水平,为构建健康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