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聚焦科技创新,北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数字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不断探索新理念、走出新路子、构筑新格局,为全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北京样板,为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懈努力。

科技创新前沿实现加速突破。近年来,北京市在科技攻关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推进重大基础前沿领域研发,发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全国以及全球的技术先发优势持续凸显。加大科技攻关要求“补短板”与“锻长板”并重,聚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长板领域,以及集成电路、关键新材料等短板领域,北京积极推动全面布局、综合发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快速聚集。科技自立自强不仅需要高水平的技术研发能力,强劲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同样必不可少。目前来看,北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的国际引领能力继续增强,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与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不断突飞猛进,在区块链、先进计算、信息内容消费等产业领域持续向深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人工智能、医药健康、量子装备、节能环保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

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壮大向优。围绕重要领域和创新方向,北京对相应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提供了强劲的人才保障。进入新发展阶段,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其枢纽作用不断凸显,随着临空经济区、“三城一区”、副中心等重点区域的加快发展,北京的科技创新活力更加强大,继而形成科技创新环境与人才的良性互动循环,为全球科技人才汇聚北京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为更好吸引人才,北京充分依托“五子”联动,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从程序简化等方面为科研人员解绑疏困,并在激励、评价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围绕“四个面向”,推动科技创新激励与评价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人才队伍的创新热情进一步被激发,科技创新产出、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全球科技创新连接枢纽,应发挥好自身的排头兵、领航员优势,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指导和遵循,不断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发展实际,坚持守正创新,遵循“科研体制改革导向”“战略科技力量导向”“企业自主创新导向”,着力打造良好健康的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全面提升北京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推动产业链更加协同、战略科技力量更强、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更好,同时形成先行先试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作者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库中心主任、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