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淀区:为北京打造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贡献硬核力量

9月22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隗斌主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门头沟区、经开区管委会等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对《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

记者:我们关注到北京市《实施方案》明确的多个未来产业在海淀区都有布局,作为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磅区”,海淀区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已经具备什么样的基础?又将拿出什么样的举措?

感谢您的提问。按照《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部署,海淀区重点发展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四大领域。

未来信息领域。

通用人工智能方面,产业基础扎实,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近千家,占全国1/6强。汇聚超70家大模型企业和机构,支持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的“悟道”系列大模型连创“中国首个+世界最大”记录,支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通用智能体平台,多技术路线布局通用人工智能。

6G方面,高速可见光通信芯片实时速率达国际领先水平。

元宇宙方面,自主研发产品在全球VR和消费级AR市场出货量位居前列。

量子信息方面,依托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在量子计算、量子直接通信、精密测量等领域取得突破。光电子方面,加快建设光电封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全流程封测服务能力。

未来健康领域。

细胞与基因治疗方面,布局CAR-T、TCR-T等细胞药物和环状RNA、ASO等核酸药物以及以基因编辑为手段的基因治疗产品,全市首个CAR-T细胞药物即将获批,建设细胞与基因治疗孵化器和中试平台。

脑机接口方面,自主研发国内首个具备侵入式技术能力的脑机接口平台,推出世界领先的无液氦脑磁图系统。

合成生物方面,搭建绿色小分子化学原料药和重组蛋白两个共性平台。

未来材料领域。

支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开发大尺寸超洁净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单晶晶圆等。在骨植入材料、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等高端医用材料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并临床应用。

未来空间领域。

商业航天方面,拥有亚太空返回式飞船商业服务能力,探索空间碎片清理技术,研发出大尺度长航时临近空间飞行器。

卫星网络方面,建设9个商业卫星星座,发射我国首颗使用大型柔性太阳翼平板堆叠式卫星。

在锚定以上四大领域的同时,海淀区在全市布局的未来制造和未来能源两大领域也将主动而为。比如类人机器人方面,协同北理工、北航、中科院等,布局建设新一代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共性技术平台。氢能和新型储能方面,加快建设国际氢能中心、中英可持续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动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固态电池等技术突破。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围绕促进以上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海淀区将全面落实市级方案明确的八大行动。

突出政策驱动

发挥“四区”叠加政策优势,深化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落实中关村科学城大模型若干措施、通用人工智能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医药健康和机器人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专项政策。

突出场景牵引

建设医保智能客服大模型、高端医疗器械临床应用、低轨卫星星座通遥应用、融合感知与车路协同等科技应用场景。

突出平台支撑

搭建大模型开源开放平台、细胞治疗生产平台、蛋白质研发生产平台、二代主动靶向脂质体递送平台、细胞治疗中试平台、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平台等。

突出空间保障

围绕中关村、知春路、学院路等周边地区打造39平方公里的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上庄国际医谷、飞驰绿能医药健康园、巨山科技园等,打造120万平米的医药健康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空天、机器人、氢能、储能产业园。全力打造一批高品质的特色高科技园区,推动未来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未来产业发展生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为北京打造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贡献硬核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