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两个月,北京“上新”数十项政策,助力全市“跑好第一棒”,冲刺开门红。

  昨天,市发改委综合处处长王育玲在媒体吹风会上透露,开年以来,本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了向好态势,工业用电量、增值税开票金额、银联刷卡消费金额等数据保持正增长,160项计划在一季度开工的市、区重大项目已实现开工110项。

  一季度已开工110项市、区重大项目

  市民关心的以旧换新政策在春节前就迅速落地。其中,本市按照“立减补贴”模式,实施家电以旧换新和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家电补贴商品由2024年的8类扩大到12类,也新增实施对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手环)这3类数码产品补贴。同时,市商务局对2025年参与“立减补贴”模式政策实施的企业采取动态征集补充方式,实现随报随审随入围。截至目前,全市参与政策实施的企业已由2024年的148个商家、852个门店扩增到364个商家、2490个门店,进一步提升享受补贴的消费体验。

  不仅如此,今年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还聚焦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扶植培育中小企业、提升企业获得感、区域均衡发展。

  多措并举下,本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了向好态势。1月1日到2月20日,工业用电量、增值税开票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5%、10.4%。其中,汽车、电子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速分别为3%、30.1%,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增值税开票金额同比持平。消费持续恢复,银联刷卡消费金额同比增长6.8%。投资项目加快实施,截至2月25日,一季度计划开工的160项市、区重大项目已实现开工110项,开工率68.8%,与去年同期持平。

  创新型中小企业首贷按40%贴息

  中小企业是北京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一季度,北京聚焦扶植培育中小企业,推出首贷贴息、梯度培育、支持农产品加工等多个专门支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塑造良好发展环境。”王育玲说。

  首贷贴息是中小企业关注的“减负”措施。自2022年5月北京出台首贷补贴政策至今,该政策已为2.7万家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超4.3亿元。近日,市经信局对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实施细则进行修订,调整贴息标准,除了对广大中小微企业按照实际获得贷款所产生利息的20%给予贴息支持,还专门对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扶持,将其贴息比例提升至40%。

  新版实施细则发布后,企业有了更多登记渠道,可以通过北京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首都之窗网站登记入口、贷款服务中心现场、入驻银行代办点4种途径进行登记操作。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还采取了资金直达企业的补贴方式,财政贴息资金将直接拨付至企业账户,从而缩短资金到账周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8个领域首台套产品可获支持

  1月1日到2月20日,北京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增值税开票金额同比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2%、17.8%。这两个数字虽然是税务方面的,背后却代表着企业的创新活动日趋活跃。

  “北京科技服务业以占全国一成的企业数量,创造了两成的收入,贡献了超三成的利润。”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技服务业处处长梁杰介绍,北京科技服务业涵盖了研发、设计、转化、知识产权等创新链各环节,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孵化器等数量均居全国城市首位。但北京科技服务业还面临着企业能级仍需提升、市场需求仍需挖掘、新兴转型仍需加快等问题。

  根据上个月发布的《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本市将以“新技术”焕“新业态”。比如,在研究和试验服务领域,支持企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科研新范式;在检验检测领域,鼓励企业发展在线检测、物联网智能检测等新模式,拓展一站式综合服务业态。“我们将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基本建成具有北京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在全球的资源配置力、市场辐射力、创新引领力大幅跃升。”梁杰说。

  此外,本市正重点面向医药健康、集成电路、交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特色智能专用装备、高端能源及节能环保装备、航空航天、前沿领域关键设备这8个领域征集首台(套)产品,将对研制和应用企业给予相关政策和服务支持;正在征集2025年清洁生产示范储备项目,符合条件的项目将被纳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储备库,通过评审后可获不超过项目审定投资30%的补助支持。记者获悉,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本市还有一批政策举措将在3月陆续推出。(记者 曹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