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分为两个场次,分别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领域AI大模型的创新应用”和“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创新发展”展开。来自科研机构、行业智库、创新企业等代表汇聚一堂,共同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建言献策。会议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一处四级调研员王震宇主持。

AI大模型如何赋能智能座舱?

从大屏交互到GPT大模型,科技创新让汽车站在了智能化的最前沿!中关村科学城一批创新企业发布了各具特色的AI大模型,并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应用。为加快智能网联汽车飞速发展,专题研讨首个主题聚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领域AI大模型的创新应用。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阿里巴巴达摩院高级产品专家付非凡介绍分享了AI大模型最新发展及应用情况。作为AI大模型科研先锋,智源研究院聚集了来自高校院所和创新企业的一大批大模型领域卓越学者与工程师,黄铁军院长以“大模型和脉冲视觉助力智能网联跨越发展”为题,介绍了AI大模型最新发展及应用情况。他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全球领先,驾驶数据合作是未来发展关键。ChatGPT引爆通用语言智能后,视觉大模型将引爆通用视觉智能,通用视觉智能将为智能驾驶提速,视觉大模型+脉冲视觉=“超人”驾驶!

北汽研究总院智能网联中心、智能座舱专业总师赵亨利,毫末智行数据智能科学家贺翔,分别介绍了AI大模型创新应用情况。

中科创达技术专家贺涛、商汤高级战略分析师马佳萌、未动科技CEO孙铮、普强信息CTO李全忠、小冰公司智能座舱负责人汪成、云知声政府事务总监郭凡,从硬件、软件、操作交互等智能座舱重要元素角度展开,探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方向。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智能驾驶首席工程师、智能边缘实验室总监吴向斌,后摩智能AI算法负责人杨大卫分享了大模型算力需求爆发情况下,算力芯片如何寻求突破,对AI大模型进行支撑。

与会人员还就共同促进AI大模型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领域的创新应用进行讨论,研讨会从源头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产业链布局等方面搭建了创新交流的平台。

如何推进“智能汽车大脑”

基础软件创新发展?

汽车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环节,为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软件创新发展,研讨会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创新发展”展开,来自智库、开源组织、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企业代表参与研讨、献计献策。

车百智库操作系统课题负责人于渤涵介绍了自主汽车操作系统产业发展态势及关键问题,他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操作系统领域进行布局,软硬解耦、深度协同是操作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车百智库深入探讨了推动车用操作系统国产化的整体战略和核心装车机制。

OPENSDV 汽车软件开源联盟技术生态负责人腾召智,原子开源基金会产业部代表李扬,国汽智控平台总监姜征然,国科础石技术专家刘博,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电子电气业务单元负责人李秋霞,分别介绍了基础软件最新情况。大家表示车载基础软件上连应用软件下接芯片,帮助汽车软硬件进一步解耦。各研发企业要在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领域加大研发力度,顺应软硬件协同发展的时代潮流,把握好弯道超车的窗口期。

北汽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智能网联专业总师李彪,百度自动驾驶高级工程师孙鹏,北斗星通首席科学家袁宏,北斗星通ICC副总杨柯,中科创达技术专家刘旭,中科创达政府事务总监金燕分别介绍了应用软件最新发展及对基础软件需求情况。

与会人员就基础软件创新发展展开讨论,大家对当前形势下,如何密切配合推进操作系统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判,一致表示要集各家之所长,切实推动形成自主操作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中关村科学城将进一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进开源生态和应用生态建设,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再上台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