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健康|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6月20日,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33010833),成为国内首个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有效填补国内空白。

“术锐手术机器人历经近20年研发,掌握全链条关键技术,拥有完全自主原创的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目前,术锐机器人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600项知识产权及申请。”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凯介绍说,手术机器人被称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美国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处于世界手术机器人产业的领先地位,其最先进的单孔手术系统(达芬奇SP)尚未出口到中国。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审批,获准应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操作。同时,术锐机器人也已完成妇科注册临床试验,普外科注册临床试验开展的同时,也进行了单孔手术机器人在儿科应用的探索。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孙大为告诉记者,腔镜手术机器人只是外科医生实施手术的一种辅助手段,它没有自主操作的能力,主要依靠外科医生通过操作主控台车来进行手术。应用机器人开展手术的优势在于,机器人精准、稳定的特性可以减少人生理极限对手术操作的影响,比如过滤颤抖的功能可以帮助修正人操作的一些失误,同时也节省了医生体力,让手术更加精准。

据悉,腔镜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将近70%,可分为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多孔机器人就是通过多个切口置入手术器械,从而完成手术操作。相比之下,单孔机器人仅通过单一切口即可递送手术工具,患者术中出血量小、创伤小、恢复快。部分患者早上做手术下午就可以出院,2天后就能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据徐凯介绍,术锐腔镜手术机器人具有单孔超微创、操作灵活有力、视野调整范围大、定位臂安全协动等优势,3支手术器械和1支内窥镜通过一个外径仅为2.5cm的鞘管进入患者体内,患者的创伤更小,实现微创的治疗效果;蛇形手术臂兼顾力负载力和灵活性,既能牵拉腾挪,又能任意方向弯转,方便在狭窄空间操作;同时,3D内窥镜的眼镜蛇姿态,其俯视角度利于深部解剖暴露;体外定位臂术中的间距固定,可免除术中碰撞的风险,定位臂整体协同运动,空间任意方位可达,可实现蛇形手术臂轻松切换手术区域,增加术野覆盖范围。(记者 曾亮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