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低幻觉率大模型、全球最高抓取成功率机器人、全球首个具身智能“反思系统”......这些成果都诞生于同一家机构孵化出的企业,这家机构正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智源研究院”)。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方面我们认为有三家公司(机构)处于绝对前列,一个是Open AI,第二个是谷歌,第三个是智源研究院。”这是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对智源研究院的评价。
  智源研究院何以备受推崇?它在北京创新生态中扮演了何种角色?6月17日,“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站走进智源研究院,一起一探究竟——
  AI第一城“炼成要素”
  在北京,创新资源高度密集。这里集聚了全国21家重点实验室和超过40%的顶尖AI人才。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3500亿元,两项指标均占全国总量的一半。
  这样一片沃土的一角,成府路150号,一栋融合现代与历史风格的红砖建筑,成为北京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策源地,这里就是智源研究院所在地,与清华大学为邻,同北京大学相望。
  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在回顾发展历程时表示,早在2020年,智源研究院便组建了百余人的技术攻关团队,2021年3月,“悟道1.0”推出,填补了中文超大预训练模型生态的空白。
  2025年北京智源大会上,智源研究院又发布了最新成果——“悟界”系列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突破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的隔阂。该模型包括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Emu3、脑科学多模态通用基础模型见微Brainμ、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 2.0与具身大脑RoboBrain 2.0以及全原子微观生命模型OpenComplex2。
  “如果悟道的‘道’是对于方法论的探索,悟界的‘界’则是虚实世界的边界突破。”王仲远表示,智源研究院要做大学做不了、企业不愿做的事。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已聚焦大模型、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安全等方向建设了23家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实验室。除智源研究院外,还有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已产出全球首个原生多模态大模型Emu3等一批国际领先成果。
  目前,北京大模型备案数量已达132款,位居全国第一。这里正在稳步炼成“人工智能第一城”。
  为大模型建“育苗基地”
  在智源研究院,还有一个特别的生态系统,孕育着中国AI的未来。七年间,这里孵化了约20家AI创业公司,走出了一批知名AI企业的创始人。
  面壁智能,作为国内首家专注端侧大模型的公司,已成为北京市人工智能领域的专精特新标杆企业。其开发的端侧模型小钢炮MiniCPM,将无限长文本、超清OCR识图、实时视频理解等能力首次集成到设备端。
  面壁智能首席研究员韩旭展望:“未来,我们的技术将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增强,在提升‘端侧大脑’智能能力的同时,也加速在手机、Pad、汽车等设备端落地应用,继而为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带来‘智’的改变。”
  智谱华章,以“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为愿景,致力于打造新一代的认知智能大模型。该公司开发的“沉思模型”展现出类人的深度思考能力。
  “推动国产大模型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希望能为世界贡献中国AI力量。”智谱华章董事长刘德兵介绍,幻觉一直都是各类大模型存在的问题,智谱GLM-4-9B幻觉率仅为1.3%,解决了大模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问题。
  智谱华章、面壁智能、月之暗面......这些企业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曾在智源研究院这个大模型“育苗基地”从事研究工作。
  这些创新发展故事背后,一个“京”彩未来正在展开,他们用科技硬实力,描绘着“人工智能第一城”的广阔图景。
  新型研发机构有“北京模式”
  2018年,在北京市政府一号文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的背景下,智源研究院应运而生,智源,寓意着“人工智能的源头”。
  智源研究院理事长黄铁军亲历了近30年AI发展的技术浪潮。在黄铁军看来,科学与技术存在本质区别:“科学要研究出原理、公式,而技术需要依靠不断尝试探索、优化改进。”智源的任务是完成“从0到1”的创新。
  灵活的运行机制是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优势。“智源同时做到了‘资源支持’和‘让团队放手做事’。”黄铁军说,“制度越织越密并不利于科技创新,因为科技创新是动态变化的。”
  智源打破了传统科研立项制度和繁琐管理流程,将研究方向和研究过程的管理权交给各个研究团队,这种模式使得智源社区每年的学术讨论会达两三百场。
  黄铁军将智源定位为 “AI人才在北京发展的第一站”:“人才在这只待三个月也行,未来无论想创业还是想当教授都可以。”
  2025北京智源大会闭幕式上,黄铁军对未来有了新的设想:“智源持续布局类脑等方向的研究,意在构造精细完整的物理智能体,从原子到器官打造媲美人类的物理智能体。2045年具身智能有望全面超越人类,代表人类走向星际,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我们的使命伟大而光荣!”
  开源开放,共享共建
  4月,北京接连推出多项开源举措——Z基金宣布出资3亿元支持全球开源社区;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追加2亿元投资智谱的开源模型研发。这些动作背后,是北京加速建设“全球开源之都”的战略布局。
  如今,开源生态已深入北京的多个产业领域。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理想汽车将自研车载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开源,为汽车行业注入活力。4月27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包括灵活的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快速安装,本体高算力的支持,以及本体构型的开源开放。智谱华章也在今年4月一口气开源了包含基座模型、推理模型和沉思模型在内的一系列模型,所有开源模型都允许免费用于商业用途和自由分发。
  我们看到,科技浪潮奔涌,人工智能等领域成为焦点,北京已锚定“人工智能第一城”,全力进发。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北京将依托国家级人工智能学院等加大潜力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高地。持续深化全球开放合作,打造‘全球开源之都’,不断提升北京人工智能国际影响力。”
  未来已至,开放者共享;征程万里,共建者同航。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