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晚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做客北京广播电视台“两会”直播间“市民对话一把手”,围绕“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话题,与广大市民沟通对话。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BRTV新闻频道、人民视频、北京日报客户端、新京报客户端、千龙网、首都之窗、北京发布、北京时间、听听FM同步直播。
2021年,北京市科技创新工作亮点多、收获大,特别是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北京市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成绩斐然。
主持人:一组组的数据,还有硬指标,特别让人提气。了解了北京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与整体实力,我们感到非常的自豪和振奋。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您觉得最振奋人心的事情是什么?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进入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央赋予北京科技创新更高的定位、更高的要求。这些新定位和新要求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提出和推动的。主要体现在有四个方面:
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北京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字之差,但定位更清晰、意义更重大。
二是在去年中关村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视频致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指出中关村要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的政策。
三是在中央人才工作会上,提出北京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四是北京正在建设三个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建设是国之大者。
这四个方面是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定位。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主持人:北京正在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这个方面北京取得了哪些成效?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
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们发挥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形成我们的力量:
一是建设国家实验室。三个国家实验室已经全部实现挂牌。目前正在凝练任务,聚集力量。
二是我们正在建设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前,去怀柔看青山绿水,今天到雁栖湖,一座科学城正在怀柔拔地而起。
三是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建设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我们已经有了8家新型研发机构,汇聚了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特别是在全球都在抢占制高点的人工智能、量子、前沿生物技术领域,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新型研发机构。
四是以中关村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揭榜挂帅,解决我们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
主持人: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研发机构最近几年发展迅速。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现在已经有了哪些科技成果和科研进展呢?您可不可以举个代表性的例子?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
我介绍一下我们科技创新上取得的成果。
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去年6月份发布了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参数是1.75万亿,目前是世界领先的水平。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需要一些大的算力,一幅画可能是照相机照出来,我们人工智能模型自己就可以造一幅画,你几乎分辨不出哪个是人工智能做的、哪个是照相机拍的。另外还可以做语言处理,比如说它可以作一首诗,你几乎分辨不出来是人作的诗还是机器作的诗。另外还可以给新闻媒体,比如新华社做一些稿件处理。
量子是一个比较深奥的科学问题,我今天带来了一个超导量子比特芯片。全球科学家量子研究的方向就是两个,一个是量子通讯、一个是量子计算。衡量量子计算水平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量子比特的数量,比如56个比特,127个量子比特等;另一个是量子比特的质量,也就是量子相干性。我们这个芯片是单量子比特,它的退相干指标达到了503微秒,打破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360微秒的水平,是目前我们在国际上最好的水平。
那503微秒代表了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简单地说,我们能处理到10000笔计算,这个指标已经接近了我们的应用门槛。去年我们还推出了8个比特的量子云平台,现在很多的企业、科研单位都是在上面做很多的测试。
这是微芯研究院去年刚刚完成的96核区块链芯片板卡,这个板卡现在已经投入使用了。
这是微芯研究院的最新产品。相对于以前的产品来讲,它的优势在于:通过这个芯片和板卡,可以将区块链数字签名、验签速度提升20倍,区块链转账类智能合约处理速度提升50倍。不仅如此,这个芯片还构建了一个“安全屋”,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这样我们大规模区块链应用就实现了它的功能突破。
主持人:北京正在着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为“双发动机”的高精尖产业结构,在高精尖产业结构,特别是“双发动机”方面北京过去一年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
北京减量发展阶段要打造高精尖产业,我们前几年发布了一个“10+3”的高精尖产业,“10”就是指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十个高精尖产业。另外“3”就是在资金、人才、土地上的配套政策。
这几年围绕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双发动机”发力,也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2021年前三季度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7.1%。
另外,数字经济去年占我们整个经济结构的比重达到了41.7%。
2021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预计达到8万亿元,应该说高精尖产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支撑。
“双发动机”里面,像新一代信息技术去年1-10月份是1.69万亿,增长了22.5%。2021年1-11月,医药制造业因为有两款疫苗,增加值增长了2.9倍。2021年1-10月,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企业总收入达到了4093.3亿元,这样很好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我们也在积极地布局一些未来产业,主要包括6G、量子、脑机接口以及元宇宙。
主持人:最近几年疫情的大背景下,医药创新方面北京实力雄厚,抗疫方面,科技创新为抗疫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具体有哪些措施和作用?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
2020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是一场总体战、阻击战。那么,打仗就得有武器,就是向科技要武器。
首先是检测试剂,在疫情最开始的时候,很多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攻关,目前已经有了九款检测试剂。不仅我们国家在用,还有其他的国家也在用,每一轮核酸检测都要用到它。
第二是疫苗,疫苗有五条科技路线,现在已经使用的四款疫苗,它的基础研发地都在北京,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像科兴和国药中生的两款灭活疫苗,这两款疫苗目前生产已经50亿剂了,不仅是北京。还有很多出口到其他国家。同时,还有腺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研发这两款疫苗的一个是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院士的团队,还有一个是中科院严景华研究员的团队。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地把疫苗研发出来呢?实际体现了我们在基础科研方面的实力,加上高科技企业,就是产学研。政府也在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协调生物样本,当时在做疫苗的时候需要实验猴,全国不到30只,一猴难求,我们出面协调,优先保证北京科研团队的应用。包括审批,科兴做临床报批的时候,不到24小时就批准了,这是最快的速度。
现在大家经常使用健康宝,当年SARS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了健康宝,一旦有了疫情,我们很快能够找到密接和次密接的人群,精准防控,这就是大数据技术带来的科技力量。
还有一种数字技术,就是大流量的体温检测,现在在从机场、火车站都是通过一个窗口、大流量。最早的时候只有测温枪,我们赶紧组织企业攻关,现在大流量的数字体温检测已经应用了。
还有测温手环,可以24小时实时监测体温。现在很多地方只要有疫情,卫生疾控部门就会带这种手环过去,对隔离人群实时监测体温。
这是去年11月份刚刚获批的,由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和中关村企业腾盛博药联合开发的针对新冠疫情的中和抗体药,这是一个全新的生物技术。
主持人:我记得钟南山院士说过,这应该是目前质量新冠肺炎最有效的药物,所以对于未来这款药物在我们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发挥出强大的威力抱有很多的期待。我们接下来要通过一个短片一起回顾一下北京市从检测到疫苗、到治疗、到消杀,整体布局在健康领域,我们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助力。
主持人:马上要到来的冬奥会,科技冬奥是一大亮点,在这次冬奥会上能不能提前跟我们剧透一下,在冬奥会上有哪些科技创新方面的亮点?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
今天到冬奥会开幕还有29天,冬奥会的热度也是越来越高,冬奥会既是运动员竞技的一个比赛场,同时也是科技,特别是黑科技展示的一个窗口。关于科技冬奥,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四年前就启动了一系列科技冬奥的项目。去年下半年,我们对冬奥科技项目进行了梳理,推出了75个项目,其中有4个项目是在全球首次应用,另外有33个项目是我们在冬季奥运会上第一次使用。我简单地介绍几个项目。
首先在场馆建设上,我这里介绍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技术——国家速滑馆。国家速滑馆使用了大跨度索网结构,这个索网结构在钢材的使用量上只是现在一般屋面结构的四分之一,材料大大减少。
还有很多材料都实现了我们自主的设计、自主的生产。另外一项技术,就是二氧化碳的制冰技术,这项新技术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可以提升能效20%以上。冰面的温度误差在正负0.5度之内,它的技术非常好,可以给运动员提供一个很好的竞技体验。
由于疫情,很多观众不能到现场。在传播的技术上,有很多新的亮点,比如云转播技术,还有8K显示技术。8K会比4K整个清晰度提高4倍,是超高清的16倍,它的视角宽度也比普通的超高清会多60几度,视角宽度非常宽,在很多公共场所设置超大屏。色彩和清晰度都是一流的,同时在节目上,这次要准备200个小时的节目,我相信大家可以看到非常好的节目。
还要介绍一下“悟道2.0”。我们基于“悟道2.0”推出了一个“手语播报数字人”,现在没有那么多人在现场去做手语的播报,我们现在训练出来这样一个“手语播报数字人”,可以实时为听障人群提供冬奥会新闻、赛事的智能手语播报,解决手语翻译人员不足的问题。现在已经开始测试了,效果非常好。
有一个新技术,就是针对新冠病毒的气溶胶检测技术。我们在场馆有很多密闭空间对空气是否有新冠病毒做即时的检测,这次在很多场馆,包括运动员活动的密闭场所都有布局。希望这样一个技术能对当前的新冠疫情起到很好的阻击作用。
还有几十款机器人也在消杀、物品递送等方面应用。
主持人:为什么北京的科技创新能这么精彩?这么有活力?这背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有很多的政策支持和高招。
主持人:“报备即批准”,这样一个政策对于企业来说非常关键吗?它到底节省了哪些环节?提升了哪些效率?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
“报备即批准”是“两区”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叠加的一项新政策,这也是科技部、中央有关部门给北京量身定制的一项新的政策。过去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要走很多程序、要花很大的精力。大概一年批两次,都需要7、8个月的时间才能批准。
“报备即批准”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前沿材料四个方面,企业觉得符合要求了,按照材料申报了,我们马上组织认定,向科技部报备后就视同批准,就可以享受高科技企业政策。比如,税收减免的政策,人才的政策,都可以享受得到。
主持人:节省了很多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也让他们更快地把资源投入到科技研发创新当中,我们知道很多研发都是只争朝夕的。像这样一些好政策,北京还有哪些呢?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
现在科技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就是给科研人员和机构“减负”、“放权”,这个方面新型研发机构就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在新型研发机构里面我们赋予“五新”。
一是机制新,是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并且是法人机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二是财政支持的政策新,不是申报一个一个项目报预算,而是长期稳定的支持,并且形成负面清单管理。
三是对新型研发机构的评价,我们采取新的形式,国际同行评价和第三方审计。
四是形成的知识产权也是一个新的方式,就是实行知识产权全部由新型研发机构持有,大部分都可以给团队。
五是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国有资产,我们授权使用。
这5个“新”的方面,就把科研机构的活力释放了出来。我们要给科研人员科研路线路径的选择权,同时给资源配置和用人的自主权。
此外,我们还在三个方面实行了“包干制”,一个是自然科学基金,现在就是实行了“包干制”,不用再报预算了;另外,我们对科技新星也是“包干制”;第三,我们对一些研究机构也实行了“包干制”。
“包干制”不等于不管,一方面是“放”,另一方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同时,我们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课题进行查重。在服务中有一些更精准的举措,比如对项目结题的审计,只要单位有内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我们不再重复做审计,大大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
主持人:现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之下,我们迫切地希望北京的科技创新、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够得到突破。北京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很多的新亮点、新成果,放眼全球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
这几年很多国际上的一些评估机构、第三方机构都做过一些关于科研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比如《自然》杂志评选全球科研城市,1500个科研城市里,北京连续4年蝉联第一,其中包括纽约、波士顿、巴黎、伦敦、东京等,这就体现了我们的科研能力。
另外,去年在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是由《自然》杂志和清华大学共同发布的,我们综合排名第四位。
主持人:第四位应该是在全球的前列,能不能简单地评价一下这个排名是从哪几个维度考量的?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
主要是三个维度:
一是科学中心。这里面得有一流的大学、科研机构,还有顶尖科学家和科研总体的人数,这方面北京有优势。
二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北京有2.9万家高科技企业,科技型企业有54万家,独角兽企业有93家,这方面也是我们一个优势。
三是创新生态。创新生态包括知识产权、第三方服务机构以及金融对创新的支持。
主持人:听了许主任的介绍,我们对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了更多的期待、更多的想象。我们经常说到“五子”联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五子”之首,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今年重要的工作思路是什么?能不能简单地跟网友分享一下?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
关于今年的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十二届十八次全会上,蔡奇书记做了系统的部署,在今天上午陈吉宁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作了全面的安排。
去年发布了一个“行动计划”和两个“规划”,一个“行动计划”就是“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行动计划”,两个“规划”就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四五”规划”。
2022年要做好落实,相关工作简单地概括为“四个全力”:
一是要全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全力推进新一轮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把中关村打造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三是全力支撑北京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全力办好中关村论坛,扩大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和合作。
主持人:也期待着2022北京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取得更多亮眼成绩,擘画出更多的蓝图。再次感谢许主任来到我们市民对话一把手的演播室,期待着科技创新带给北京未来更多的亮点和成绩。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谢谢各位观众、各位听友、各位网友对我们北京科技创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