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期间,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以“强科学发现之源、筑材料发明之基”为主题的“企业发现与发明论坛”,全球科技界、产业界专家学者,分享前沿动态、交流科学问题,推动企业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共同为世界科技发展、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头号工程,持续加大高强度投入,开展高水平协同,产出高质量成果,2024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79%,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元,牵头成立33个国家级产业联盟,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产出6G通感一体理论、新一代“人造太阳”突破离子电子“双亿度”等一批原创成果。
  苟坪指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要更加重视原始创新,更为有效深化产学研协同,并提出三点倡议,共同加强基础研究,联合全球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主动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实践中凝练需求,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让更多原创成果加快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共同推进范式转型,紧跟前沿动向、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推动“AI for Science”成为解决科学问题的“新钥匙”,积极拥抱“科学智能和机器猜想”,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挖掘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潜力,以范式转型推动研发效能质变。共同深化国际合作,秉持科学根源于交流、“基础研究造福人类”的理念,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坚定推进学术交流、人才交往,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推动基础研究成果惠及“地球一家人”。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出席论坛并致辞。近年来,北京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等领域,持续强化研发布局,搭建中试和共性技术平台,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畅通前沿技术走出实验室的快速路。他表示,北京将继续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大力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包括新材料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与会专家还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展开高峰对话。论坛上,聚焦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10个材料领域,首次面向全社会发布中央企业材料领域“十大基础科学问题”,邀请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同题共答,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推动材料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记者 温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