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云集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4个创新项目,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硬科技领域涌现大量创新成果,凸显“全球引智、硬核竞技、生态赋能”的创新磁场作用。
骨科手术机器人、超分辨显微镜、自动驾驶系统……总决赛现场,大赛十强项目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总冠军,北京纳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霍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获得亚军,苏州极客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西湖生物医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北京轻舟智航科技有限公司获季军。
罗森博特董事长王豫介绍,骨盆骨折是骨科治疗中最严重、致死率最高的创伤之一。如今在罗森博特的骨折手术机器人帮助下,骨盆骨折的患者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出血量,就能顺利完成骨盆复位手术。截至目前,在全国18个省市的20多家医院,已完成400多例这样的手术,闭合率达到100%,其中包括不少高龄老人。
获得本届大赛亚军的纳析光电,参赛项目也很硬核。公司创始人李栋介绍,公司研制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属于高端科研设备,能看到比传统显微镜更细微的结构,还能长时间拍摄活细胞的动态变化,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病理、药物研发等场景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前沿科技大赛显现出新兴产业未来赛道的旺盛创新动能。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方瑢介绍,本届大赛人工智能领域参赛项目数量达812项,其中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计算、智能驾驶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企业占比达到20.8%,参赛项目吸引了英诺天使、中科创星、招商局创投等10余家投资机构的高度关注。
前沿科技大赛不仅是硬核科技的竞技场,全球引智的效果也愈发凸显。据方瑢介绍,本届大赛国际化项目达到1298个,占比超40%,覆盖美国、英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
在本届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上,还举行了优胜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5家企业和团队分别与海淀区、昌平区、顺义区、经开区等特色园区代表进行现场签约,开启“生态赋能”进程。
“前沿科技大赛自2017年启动以来,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吸引海内外15000多个前沿科技项目报名参赛,遴选700多个优秀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重点宣传扶持,在场景需求对接、投融资、空间落地、创业辅导等提供精准配套服务,打造创新企业的成长加速器。”方瑢介绍,目前已有61家企业成长为全球独角兽企业,19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219家企业共获得8亿余元资金支持。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是中关村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启动8年来推动了众多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吴兢在总决赛现场致辞中指出。
工信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毛俊锋表示,工信部高新技术司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中关村的交流合作。一是遴选一批前沿技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群体突破;二是加强前沿技术场景应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三是培养优势企业,培育发展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四是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前瞻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抢占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隋振江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将不断优化创新办赛机制,让大赛成为引领国际前沿科技创新的靓丽名片、最具活力的科技成果交流合作平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汇聚人才资金、空间政策等各类创新资源,为各类创新主体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提供更加贴心、优质的服务,让企业和团队在京安心扎根、蓬勃发展。(记者 吴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