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研究员,长期从事利用自主构建的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资源库高通量筛选活性化合物作用机制和提高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合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创新性工作。他近年来主编或参与编写八部学术专著(其中英文著作四部),获得16项国际专利发明授权,26项国内发明授权专利。目前已经在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PNAS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了200 多篇论文。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顾问(Advisor)和海外评审专家,欧盟第七框架计划“Rewiring the Streptomyces cell factory for cost-effective production of biomolecules”的科学顾问(Advisor),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终评优秀),“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评优秀。被选为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Biologyof Actinomycetes (ISBA) 董事、2016-7年International Chemical Biology Society(ICBS)主席(president)、2015-6年SLAS亚洲委员会主席(president)。目前已建立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互动抗真菌药物筛选模型,从构建的天然产物库中成功筛选到多个具有新作用机制的先导化合物,并针对关键基因hrdB进行遗传改造,提高了工业生产菌株中阿维菌素B1a的产量。张立新课题组以构建生物农药阿维菌素的高产菌株为核心技术,研发出一套系统的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大幅提高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生产菌株单位发酵产量的技术平台。通过精确定位和改造阿维菌素生产菌株的高产生物元件,大幅度提高了菌株单位发酵产量和原料利用率。
张立新研究员多次应邀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主旨和特邀报告;作为大会主席成功举办三次国际会议;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组织和国际期刊中担任重要职位, 并担任《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主编、《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副主编、《Frontiers in Synthetic Biology》副主编,标志着他的研究在微生物天然药物研究领域已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和跟随。2014年在上海召开的英国皇家科学院天然产物药物研发大会上应邀作“RocheLecture”,同时获得“罗氏青年科学家奖” (“2014 Roche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在研究生培养上,辛勤耕耘,教书育人、呕心沥血,成绩卓著,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和“所长奖教金优秀奖”。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卓英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并参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
张庆,内蒙古新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毕业于河北工学院,化学工艺硕士研究生,为本项目 PNAS 论文的共同作者。在本项目中,全面负责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产业化研究,针对内蒙古新威远生化公司的发酵设备、动力设备等条件,提出高产菌株及其工艺的中试、产业化试验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成功地将节能技术应用于阿维菌素新菌种的生产。主持并申报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为《一种利用结晶法分步提取阿维菌素B1组分和B2组分的工艺》(ZL201210467466.3)、《利用结晶法分步提取阿维菌素B1组分和B2组分的工艺》(ZL201210467521.9)两项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010年当选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阿维菌素协作组组长,在我国阿维菌素生产行业内积极推广本项科技成果,为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创造中国阿维菌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做出了贡献,2012年当选河北省农药协会会长,2014年被选树为石家庄市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企业家。
姜玉国,男,汉族,196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现任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总经理。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产品以生物制药为主,阿维菌素产量1200吨以上,规模为世界第一。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司的产值连年增长,2015年,产值达到11亿,利税3.7亿元人民币。姜玉国同志1987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生化工程学院,工作二十年来,一直勤勤恳恳的奋战在企业一线,2001年他在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子公司山东齐发药业有限公司担任生产负责人期间,带领生产和研发团队,将阿维菌素这一发酵产品由1500u/ml水平提高到5000u/ml水平提高了两倍多。产量由年产6吨提高到年生产量500吨。年增产值四亿多元,年增利税八千余万元。并且成功开发莫能菌素和泰秒菌素。
一、勇挑重担,成功经受考验。
2009年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成立,在集团公司生产车间工作的他二话没说,首当其冲,作为首批建设者来到呼和浩特。建厂初期,为了能顺利的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建设任务,他作为设计者,和工人吃住在工地上。他刻苦学习新工厂建设的各项技术。为利用好内蒙的能源优势,新公司计划建设自备电厂,这在集团公司是从来没有过的。姜玉国同志积极同设计院沟通学习电厂设计知识,共同参与设计、安装、调试。终于在2010年3月,电厂锅炉一次性点火成功,同年3月底,公司的第一个产品阿维菌素一罐试产成功。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的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具有国际一流的生产设施和雄厚的生产实力,拥有包括具备先进设施的研发中心、10个生产车间、自备电厂、大型污水处理厂、动力车间、六座现代化大型仓库等在内的生产厂房和配套设施20余万平方米。主要生产控制设备均由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进口,自动化程度高,工艺先进。
二、不断探索产品优化、狠抓技术进步
在建厂的几年来,他终坚持一种刻苦学习与钻研的状态,带领生产和研发团队,通过坚持吸收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积极与各大高校合作联系,不断优化现有产品的生产工艺,多措并举提高各产品发酵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主打产品阿维菌素从最初的发酵水平提高30%以上,使得公司阿维菌素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高通量筛选各步骤(诱变、分离、挑单菌落、多孔板筛选、高通量检测、摇瓶复筛)的方法已经全部建立起来,并取得一定突破,发酵水平在试验罐中整体水平提高13%左右。
在2011年,在他的支持下,公司承担的项目“高效价泰乐菌素发酵”获得市科技局科技资金100万元支持,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泰乐菌素的发酵水平提高了10%以上。提取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发酵工序得到的产量能否最大程度的转化为合格的产品,是生产过程中与发酵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工序,在以往的生产管理中存在着重发酵轻提取的现象,姜玉国同志从多处入手研究改进各产品的提取工艺并取得成效:通过提高阿维菌素浸提工段使用的甲醇温度,提高了浸提液的浓度,减少了后续浓缩结晶工段浸提液的浓缩量,相应降低了甲醇的单耗,提高了阿维菌素提取车间的生产能力;通过改进阿维菌素浸提后蒸甲醇工艺,使甲醇的单耗进一步降低15%以上,同时还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姜玉国同志深知,一个企业若没有过硬的研发实力就不能在同行业中立足,自2010年起,积极组织筹备建设研发实验室,负责对现有产品阿维菌素,在研产品杆菌肽、粘杆菌素、安丝菌素、超级泰乐菌素等新产品进行攻关,均取得一定成绩。目前研发试验室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并在2013年通过自治区认定的“自治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这些成绩均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环保做同行业的示范者和领路人
在建厂设计之初,姜玉国同志就提出:建设与环保同步实施,环保设施必须优于国内同行业水平。因此,在公司成立的六年中,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在烟气排放、污水排放等方面的环保政策,确保废物排放的达标处理和环保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特别是在污水处理方面,采用了先将浓度较高的污水用四效浓缩器浓缩后将浓液焚烧,再将稀液采用生化处理加光催化氧化的联合处理技术,保证排水指标远远好于国家最新制定的同行业一级标准。
环境保护工作是关系到生态、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2013年在姜玉国的带领下,提取车间采用MVR取代四效浓缩加大了板框废水处理量、改进了电厂粉碎机的密封系统降低粉尘产生量、与环科院开展降低污水处理气味技术改造以及加大公司绿化面积。2014年,他组织电厂锅炉烟气治理进行脱硝脱硫改造,SO2、NOx等完全达到环保新标准要求。发酵废气完成碱液喷淋除臭改造,提取车间水膜除尘器也将喷淋水改为喷淋碱液,消除异味效果明显。公司多次通过了自治区各级环保部门以及环保部华北督察组的现场检查,所做工作获得好评。
四、无私奉献,以厂为家
来到内蒙古的六年,姜玉国同志已彻底的成了一个内蒙人,他牢记集团董事长“扎根内蒙,建设家乡”的嘱托,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着,他的事业在工厂,他的情感在工厂,只要走进车间看到熟悉的设备、看到朝夕相处的员工,就感到亲切,内心充满愉悦。每天朝阳升起的时候,他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车间转上一圈,向员工了解生产情况,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多年的工作习惯养成了他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工作作风,每天都要第一时间了解车间生产情况,哪些事情要处理,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布置工作任务,作好工作安排。他的生活从没有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区分,为了避免节假日期间出现生产波动,他已经连续七年没有回山东过年,每个春节都是和员工在一起。
五、真抓实干、打造过硬团队
在姜玉国同志的带领和培养下,公司一贯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人才发展战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机制,迅速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同时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现有员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占40%,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一个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逐渐成熟起来,公司建厂初期入职的大学生已有多名进入管理层。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多名学生赴华东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六、以人为本,优秀企业文化凝聚合力
“五湖四海齐鲁人、团结奋斗建家园”是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结合生产经营需求,举行了多种类型贴近员工生活和工作的活动,在姜玉国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公司青年员工积极投身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并涌现出许多文化骨干。姜玉国同志就是一面旗帜,他牢记“干部要像我看齐”,他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过硬的业务水平、优秀的工作作风,永做员工的领路人。
该项目在科研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下,使得科技成果在企业成功实现转移转化,中科院微生物所张立新课题组和另外三家完成单位从2006年初开始合作,主要参与人员有微生物所的张立新研究员和刘梅高级工程师,全面负责阿维菌素高产菌种构建、发酵条件优化、高通量筛选方法建立及高产菌株和工艺的产业化开发;张立新课题组还与威远生化公司、齐鲁制药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为本项目高产菌株及工艺的顺利推广奠定了基础。
内蒙古新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的张庆高级工程师和杨军强总经理,组织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高产菌株及工艺在该公司的生产实验及推广,在生产工艺上进行优化,改进阿维菌素提取工艺,提高提取、分离效率;石家庄市兴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暴连群总经理和王琳惠总工程师,组织该公司进行阿维菌素高产菌株及工艺的产业化,针对公司的设备、动力等条件、提高高产菌株及其工艺的产业化实验方案,并组织实施;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的姜玉国总经理和王得明副总经理,组织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高产菌株及工艺在该公司的生产实验及推广,在生产工艺上进行优化,改进阿维菌素提取工艺,提高提取、分离效率。四家单位协同开展阿维菌素高产菌的研发推广,快速实现了高产菌株的产业化,和阿维菌素行业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农业领域发展最快的品种。
该项目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应企业要求成立了中国农药协会阿维菌素协作小组(又称阿维菌素联盟),包括阿维菌素主要生产企业13家。 自2008年1月起,中科院微生物所的成果通过阿维菌素产业联盟在国内推广,阿维菌素高产菌株及工艺先后在内蒙古新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石家庄市兴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等单位推广应用,上述企业的阿维菌素年产量达22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
截至2015年9月,中国已打败美国默克制药公司成为阿维菌素的唯一生产国,完成了不断创新、后来居上、全部替代进口并领先世界的壮举。
获奖项目:阿维菌素的微生物高效合成及其生物制造
主要完成人:张立新,张庆,暴连群,姜玉国,刘梅,杨军强,王琳慧,王得明,高鹤永,苗靳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内蒙古新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石家庄市兴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