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涌,现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长期从事电力系统仿真分析和稳定控制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9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年入选中国科协首批全国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主编行业标准2项,出版专著5部,申报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

孙华东,现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部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科研与重大工程技术攻关等。先后组织或参与风光储输等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及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编制国际标准及国行企标8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行业协会科技奖11项,获聘公司首届“十大专业领军人才”,荣获“中国电机工程杰出青年工程师奖”。组织团队共同承担我国多项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青藏直流工程及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工作。

易俊,现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主持或参与国家973、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30多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行业级科学技术奖9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3项;发表高水平国际国内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承担了多个国家电网重点输变电工程运行控制分析工作,为长治-南阳-荆门、淮南-上海交流特高压和复龙-奉贤、宜宾-金华直流特高压、青藏直流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如期投运做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的重大需求, 自1998年起,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逐步成立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联合攻关的项目团队。团队人员通过不断扩充和新生力量补给,形成了一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攻关团队。主要人员包括:汤涌、孙华东、易俊、宋新立、仲悟之、林伟芳、张剑云、刘文焯、罗剑波、李文锋、何剑、卜广全、文劲宇、张恒旭、郭为民。

(1)在输电断面动态功率分析与控制方面:从2003年1月-2012年10月,汤涌、孙华东、易俊、林伟芳等开始开展强迫振荡机理方面的研究;2010年2月-2011年2月,罗剑波、汤涌、孙华东等共同承担了四川省电力公司项目“四川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工程”,开展了德宝直流闭锁后四川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研究;在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支持下,2010年3月-2011年12月,汤涌、林伟芳、卜广全、孙华东、易俊等共同开展了输电断面动态功率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依托研究成果,汤涌、孙华东、易俊、林伟芳、李文锋、何剑、文劲宇等共同获得2015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在受端电网多时间尺度电压稳定评估与控制方面: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支持下,2004年9月-2009年9月,汤涌、孙华东、易俊、仲悟之、林伟芳等共同开展了受电侧多时间尺度电压稳定评估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依托研究成果,汤涌、孙华东、易俊、林伟芳共同获得了2013年度中国专利优秀奖。

(3)在动态全过程建模与仿真方面:在国家电力公司科技项目支持下,1998年3月-2001年6月,汤涌、卜广全、宋新立、刘文焯等共同开展了互联电网动态全过程元件建模、仿真算法及软件研发方面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下,2005年3月-2009年2月,汤涌、刘文焯等共同开展了电力元件广域建模和仿真理论方法的研究。依托研究成果,汤涌、宋新立、刘文焯、卜广全、仲悟之等共同获得2011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郭为民、宋新立等获得2014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获奖项目: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汤涌,孙华东,易俊,宋新立,仲悟之,林伟芳,张剑云,刘文焯,罗剑波,李文锋,何剑,卜广全,文劲宇,张恒旭,郭为民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