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伊彤研究员接受了“北京科学学”新媒体的线上采访。
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强调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伊彤说:“国家把科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作为科技创新智库的研究人员,非常受鼓舞。”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四个面向”,更加充分地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对此,伊彤认为,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加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通过在重点领域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力争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进一步激发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企业主导应用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高度重视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重,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展望未来,伊彤信心满满:“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即将踏上新征程。”
未来五年北京科技创新 重点推进“六大工程”
为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北京市明确提出要“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新引擎”。
伊彤解释:“这意味着北京将以更开阔的视野谋划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发展;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同时也意味着北京科技创新既要对标全球最高水平,也要突出首都的优势和特色。”
日前,伊彤参与研究起草的“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正式印发,其中提到了实施六大工程:一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建工程;二是重点跨越工程;三是创新范式优化工程;四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工程;五是京津冀产业驱动工程;六是创新生态提升工程。
伊彤告诉记者,“那就是未来五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最重要的任务。”
数字经济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科技创新、政府科技治理、文化科技融合等一直是伊彤比较关注的领域。
伊彤指出,在当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数字经济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只有把握好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才能真正为我国经济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依据国家近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企业调研的相关结果,今年两会期间,伊彤将从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提一些战略性和政策性的建议,如:加速政企数智化转型、加快低轨卫星物联网发展、加强数据要素流通等。目前,相关建议正在完善中。
伊彤既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北京市人大代表。
在参加2021年北京市人代会期间,她就提出了“充分应用互联网、新媒体、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促进博物馆文创产品做优做强”的建议。
她指出,博物馆不仅具有文化的收藏与传承功能,还肩负着弘扬、促进和发展文化的作用。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提升博物馆建设的规模和水平是文化中心的题中之意。同时,北京又是科技创新中心,利用科技资源优势支撑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具有先天优势。
为此,她提出了几项具体的措施建议:可通过网络、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收集、分析用户对博物馆陈设展品和文创产品的需求;要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有效提升博物馆展品和文创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博物馆可与电商携手打造“O2O”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平台,让博物馆文创产品不再局限在文创商店的狭小空间,能够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示和交易。
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2020年全国人代会期间,伊彤提出了多项与科技相关的代表建议,其中包括后疫情时期加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商誉保护立法,加强终端设备信息系统保护,完善科技统计数据发布工作等,这些建议得到了来自10个归口部门的答复。
以“关于进一步完善商誉保护立法的建议”为例,伊彤围绕此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立即启动专项研究,全面地完善商誉保护立法,对刑法、民法典、反不正当竞争法、行政监管法规进行相应的修订或出台执行细则,加大对商誉诋毁行为的打击力度,更有效地保护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保障企业持续创新的积极性。
对此,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通过电话沟通和书面信函均给予了反馈。
针对伊彤提出的建议,各部门逐条进行了分析吸纳,并表示将对企业商誉保护问题持续关注、深入调研、加强研究论证,结合当前市场竞争发展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和出台配套规定。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专业团队推进研究。
伊彤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完善和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今后我还会持续关注企业创新问题,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法治环境的完善作出贡献。”
转载链接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N6iw0rppFEGL-IObvCfk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