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希勤在3月7日晚做客媒体连线采访室时说,三个“第一”更好结合的要求为一流大学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王希勤介绍,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清华大学打破院系的边界,努力用好学科交叉融合“催化剂”,先后成立了新雅书院、强基计划五个书院、求真书院、为先书院等书院,综合运用各院系的师资来培养学生。“清华大学还将十几个重点实验室从原来的院系独立出来,通过深化改革,汇聚各学科的力量共同研究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清华大学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借助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优势共同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服务于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去年9月27日,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10所高校首次设立卓越工程师学院。“我们希望能够把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项职能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统一起来,这可以说是一种新型举国体制的探索。”王希勤说。

在采访中,王希勤还谈到,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预计在2026年底前竣工并且投入使用。基地占地面积14.16公顷,规划建设总面积约47万平方米,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清华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性项目。清华大学将以通州基地为重要抓手,服务北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带动通州区金融科技发展和高端人才聚集,服务于首都、京津冀地区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