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记者了解到,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此次上会准备了通用大模型安全、建设安全云、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等三件提案。他认为,2024年是大模型应用场景元年,中国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模型发展之路,应支持大模型向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通用大模型在企业级场景中无法直接应用,发展垂直化和企业化的大模型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周鸿祎认为,通用大模型是“通才”,但缺乏行业深度,试图用一个大模型解决企业所有问题不现实。而垂直大模型相较通用大模型,调试和部署成本更低,训练时间更少,性价比更高,同时垂直大模型所需要算力更小,有助于应对当前算力“卡脖子”的问题。

如何打造中国特色的大模型?周鸿祎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场景很重要,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大有可为,建议政府、央国企率先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聚焦“小切口、大纵深”,推动大模型垂直化、产业化落地。企业用大模型不能冒进,而是要用AI逐步改造业务,循序渐进,积小胜为大胜。在实践中要拆分场景具体分析,在业务流程上找准切入点,选择与大模型成熟能力匹配的业务环节切入,切入点虽小,但纵深推进,对业务影响很大,改造收效更大。建议政府和央国企持续提供更多应用场景,为发展垂直化、小型化、低成本的大模型开放更多“小切口、大纵深”的落地机会,助力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知识很重要,基于“暗知识”的垂直大模型能更好解决企业问题。建议鼓励企业在定制AI前,做好知识管理,将企业大数据平台升级为企业知识平台。大模型的数据、知识只是人类知识的冰山一角,企业还有大量的“暗知识”,如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图等企业具有的独特知识,只存在于特定企业中。建议鼓励企业构建知识平台,将“暗知识”汇总起来,打造企业专属知识库,做好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垂直训练,深入企业级场景,满足企业需求。

三是业务融合很重要,建议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大模型与数字化业务系统深度结合,同业务流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模型价值。大模型像发动机,要与业务相结合,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大模型与业务场景的融合,关键是智能体应用与企业数字化系统的连接打通。企业层面,通过打通组织、人员、业务、流程,构建业务协作平台,促进与大模型的全面融合。国家层面,鼓励企业拿出一至两个业务场景与大模型融合,创造大量可落地推广的与业务紧密融合的大模型,推动这些大模型与数字化系统融为一体,这将对中国的产业数字化、新型工业化产生巨大作用,本质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部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