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不断探索联合基金的“北京模式”,让企业等社会力量从基础研究的“局外人”,转变为主动的“出题人”“出资人”,让科研人员针对产业需求“答题”,用小杠杆撬动大收益,架起科学界和产业界融合的桥梁。

十年来,联合基金的“北京模式”先后引导6个区政府、32家企业、1家公益基金会出资助力基础研究,社会资本投入经费由2014年的30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89亿元,翻了62倍,企业参与数量及出资额均居全国之首。

“出题人”牵手“答题人”

联合基金的“北京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基础研究投入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企业等社会力量投入占比较低”的投入方式,拓展了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体系,尤其是侧重“企业出题、科研人员答题”,搭建起科学界和产业界“牵手”的桥梁。

十年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持续探索联合基金的“北京模式”,形成了“国基金-市基金-区政府”“市基金-区政府-企业”“市基金-公益基金会”三大类联合基金合作模式。

在“市基金-区政府-企业”三级联动的模式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与海淀区政府、丰台区政府、顺义区政府、昌平区政府、怀柔区政府、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及区内企业共同设立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丰台、顺义、昌平、怀柔、北京经开区联合基金,支持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想汽车”)、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投入基础研究。

北京朗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视仪器”)就是联合基金的受益企业之一。朗视仪器是一家智慧口腔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直期望抢占下一代口腔CT的赛道。在了解到企业可以参与出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联合基金后,朗视仪器果断出资并通过该联合基金提出了12个技术需求,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医院口腔科、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等机构的100多位科研人员出谋献策。其中口腔正畸多层复合膜片制备技术一经发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和北京化工大学便迅速“揭榜”。如今,朗视仪器的口腔正畸多层复合膜片产线已经建成,进入了医疗器械注册环节,投产在即。

在联系基金的支持下,北京邮电大学许晓东团队与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超密集组网”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豫团队合作的优化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系统实现了从复杂骨折闭合复位到微创固定全流程的智能化手术操作,相关技术转化成立了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并获得联合基金合作方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天使投资……

基础研究的生力军

海淀区先行先试的典型经验得到推广,联合基金在基础研究领域激起层层“涟漪”。

2019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联合基金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基金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智能感知、智能检修、安全防护等方向进行布局,先后支持134个项目,部分项目成果已在北京多条地铁线应用。针对地铁列车缺乏自主感知的问题,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余贵珍团队合作研发了全球首个通过SIL4最高安全等级认证的列车自主感知系统,并孵化了北京埃福瑞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产品已部署在北京13号线、香港荃湾线等18条地铁线路。

2024年4月,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支行业联合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顺义创新联合基金设立。该基金由理想汽车参与出资,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资金规模5000万元/年,企业出资占总经费比重达到60%。同月,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经开区创新联合基金设立,经费规模6000万元/年,围绕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研究,强化对北京经开区重点产业原始创新的支撑。

随着社会越来越支持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开始出现公益慈善组织的力量。2022年7月,小米公益基金会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捐资5亿元,设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小米创新联合基金。该基金结合北京重点产业应用场景,组织专家将产业技术需求“翻译”为自然基金项目指南,面向社会“发榜选贤”,先后有超过5000位科研人员关注并参与“答题”,累计资助项目74项,资助总金额1.08亿元。

税费优惠政策“组合拳”

近年来,“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逐渐形成政策。202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与国家、北京市自然基金设立联合基金的公益性支出,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2022年5月,财政部等部委印发通知,对在北京市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注册的居民企业,出资与国家或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设立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公益性基金的支出,允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支持基础研究的税收政策,也为下一步研究出台更有力的支持政策打下坚实基础。

2022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对企业出资给非营利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和政府性自然科学基金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允许按100%在税前加计扣除,进一步扩大了中关村基础研究税收试点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有利于更大力度地吸引企业投入基础研究。

随着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芯可鉴科技有限公司等参与国家或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开展基础研究的26家企业享受到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出资额合计达9.58亿元,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热情。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表示,联合基金带动了企业从基础研究的“局外人”转变为“出题人”,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