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g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的金融资源综合配置与创新服务,是实现科技与金融更加紧密结合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安排。科技金融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2024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以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为目标,促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支持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和金融服务。

  加强政府投资基金引导

  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2024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基金对科创企业的支持。

   推动设立八支政府投资基金。聚焦人工智能、信息产业、医药健康、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新材料、机器人、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绿色能源和低碳等重点产业领域,通过加大对关键领域的资本供给,进一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速培育产业龙头,持续扩大产业规模。截至目前,8支政府投资基金投资决策项目167个,投决金额合计约170亿元,对具备条件的145个项目出资约137.1亿元,带动社会投资约285.5亿元。

   积极推动北京市科创基金加快投资。截至目前,科创基金已签约子基金63支,目标认缴规模789亿元,带动66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子基金累计投资1343家企业,实际投资金额近468亿元,其中25家企业已实现上市。

   积极引导长期资本开展科创投资。自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成立以来,积极支持我市科技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决策项目12个,合计金额超过20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市投资案例数627起,涉及投资金额约655亿元,其中,早期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分别为273起和211.6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持续深化科技信贷创新

  2024年以来,北京市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北京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14万亿元,近五年平均增长15%,有贷户数年均增长近20%。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担、补偿、培育等融资配套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配合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进一步优化升级科技金融专营体系,创新开展科技金融领军机构培育工作,首次培育工作确定了14家科技金融领军机构。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战略合作,与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围绕基金设立、产品创新、跨境服务、风险补偿、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方面开展创新试点合作,未来五年将为北京科技企业累计新增不低于4000亿元授信额度,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授信户数超过10000户。

  持续开展企业挂牌上市培育

  2024年,北京市新增上市企业24家,其中,境内5家、境外19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739家(境内474家,境外265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75家,占全国的12.9%,创业板上市企业129家,占全国的9.5%,北交所上市企业23家,占全国总数的8.8%。

  完善上市服务体系,持续实施企业挂牌上市“育英计划”。加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北方基地、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关村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服务基地的合作,助力科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5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继续做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相关工作,着力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资本供给,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带动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开展投资,推动社保专项基金聚焦投资北京科技创新,为高精尖产业提供有效资金供给。继续做好科技企业挂牌上市服务,支持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