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工业大学大力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顺利完成“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项目”赋权并转化。通过将11项专利通过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方式,实现学校与科技成果完成人共有,并经作价入股注册成立公司。北京工业大学通过赋权改革,建立了“先赋权后作价入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全体系流程,形成了一套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一、工作背景
  北京市在2020年实施《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在全国首次从地方法规层面建立赋权制度。并积极落实科技部等9部委《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国科发区〔2020〕128号)要求,推动、组织相关高校院所开展试点工作,通过建立赋权工作制度、理顺权益分配关系、明确赋权工作流程等方式,建立起了赋权改革的整体工作体系。
  北京工业大学作为赋权试点单位,提出了“先赋权后转化”的转化模式,修订《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北京工业大学专利管理实施细则(实行)》,明确了赋权的激励及管理制度,按照成果评估价值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长期使用权或所有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与转化积极性,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北京工业大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项目”,突破了高亮度半导体激光芯片外延与制备、器件封装、光束整形与合成、光纤耦合以及系统集成与工程化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实现了激光器全国产化。产品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寿命长、材料吸收率高等优点。
  二、主要做法
  (一)赋权转化流程
  首先,北京工业大学依据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通过与科技成果完成人协商,经过科技成果评估、项目论证等确定以赋权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其次,由科技成果完成人提出赋权申请,经审批公示后,双方签署了赋权协议。并将科技成果所有权变更为北京工业大学和科技成果完成人共有,其中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85%的共同所有权,北京工业大学有15%的共同所有权。再次,由北京工业大学和科技成果完成人共同以该项目的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设立公司,并签署了科技成果作价转让协议,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二)赋权项目情况
  项目涉及11项专利,由第三方进行评估,评估价值1260万元。11项专利共有5名科技成果完成人,均为北京工业大学在职教师。赋权后,由北京工业大学和5名科技成果完成人,共同将11项专利以作价投资方式设立北京亚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作价金额即注册资本1260万元,注册地址亦庄经济开发区。其中北京工业大学有15%的股份,5名科技成果完成人共占有85%的股份,根据团队项目贡献等情况进行股份分配,团队负责人作为法定代表人具体负责公司经营管理。
  三、工作成效及案例启示
  该项目在市属高校探索了先赋权再转化的有效途径,通过此赋权案例的实践,在学校内部宣传了赋权改革政策和实施流程。同时,通过赋权试点的开展,积累了赋权改革工作的有益经验,为后续开展赋权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