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的实验室中,一台国产高性能长效ECMO系统正模拟着人体的心肺功能,为后期创新产品提供数据支撑——这背后,是北航高端医疗装备与器械概念验证平台(以下简称“北航医工”)多年耕耘的缩影。北航以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基石,打造专业化概念验证平台,为破解高端医疗装备“从实验室到病房”的转化难题开辟新路径。
高端医疗装备与器械创新转化壁垒高、研发周期长,大量前沿成果困在“实验室阶段”。北航精准锁定创新链条中关键环节——概念验证,结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点,聚焦新一代影像与诊断技术、新一代治疗与康复技术、新一代生物材料与植介入技术三大方向,发挥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创新和人才优势,构建了有北航特色的从“0到1”(原创想法)延伸至“1到10”(产品原型)的转化桥梁,持续产出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北航医工的建设不仅响应国家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战略,更旨在激活北航深厚的医工科研积累,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现实生产力。
北航以平台为核心引擎,创新性整合“医、工、产、学、研、金”多维资源,形成独特赋能模式:
科研牵引转化。北航医工以高端医疗装备与器械概念验证平台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持续推动已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创新项目成果概念验证、技术熟化和转化。平台不仅支撑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攻关,更重点保障成果的技术可行性验证、原型试制与性能测试,为创新想法注入工程化基因。
资源网络高效协同。北航医工发起成立“医工整合联盟”,打造“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论坛”,面向植介入器械、呼吸系统诊疗技术、眼科医学工程以及医学影像等领域的下一代技术发展需求,与龙头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聚焦专业优势,持续强化以问题为导向的医工融合和产科教协同创新,提高概念验证及创新转化实效。
机制创新护航成果落地。北航医工建立规范的概念验证及成果转化项目评审、入库、过程管理及资金支持制度。平台不仅提供关键技术验证支持,更注重培育创新团队,通过专业辅导推动成熟项目在京落地孵化,持续催生学科型科技企业。
北航医工已成为孕育高端医疗装备原创成果的“摇篮”:
标志性技术突破。樊瑜波教授团队聚焦国家急需的ECMO系统,组建“产学研医检”联合体,成功攻克高效气血交换中空纤维膜和长期稳定抗血栓涂层等“卡脖子”技术,研制出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ECMO整机,目前该项产品,正加速推进产业化。在心脏全光学超声换能器及血管内超声系统领域,团队创新采用皮秒激光激发超声技术和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光学检测超声技术,突破传统探头带宽限制,开发出全光学血管内超声系统,其高分辨率成像能力为精准诊疗提供新利器。
企业孵化初见成效。以全光学血管内超声技术为核心成立的安宇艾心医疗科技公司已吸引战略投资,正在加快产业化进程。
创新生态持续激活。北航医工已系统培育并验证一批高水平项目,涵盖多模态手功能康复机器人、个体化脑精准调控系统等前沿方向。通过平台支持,多个项目技术成熟度显著提升,已成功跨越早期风险,获得产业资本青睐并落地北京发展。
北航高端医疗装备概念验证平台的实践,不仅为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创新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转化范式,更通过“医工融合、产科教协同”的北航模式,有力推动了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其经验证明,高等院校通过构建专业化早期验证体系,能够有效激活源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