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脑机接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

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加快转化,

从“纸上”落到“地上”,

科技成果转化活力不断提高。

这背后有哪些神秘力量

推动着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

这些“实招”告诉你~

  科创概念也可以验证“投产”?

“概念验证”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一环。简单来说就是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验证过程。

北京市首批概念验证平台名单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型传感器概念验证平台”就位列其中。

2022年,学校概念验证平台经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批准正式开始建设,水下无线充电技术、光纤声传感器、黄曲霉素检测技术等新型传感器技术也逐渐走出“最初一公里”,成功跨越“死亡之谷”。

“新型传感器在我们的生活、工业、医疗等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平台立项支持了11个概念验证项目,经过一年的概念验证,多个项目已完成从论文成果到销售产品的转型,生产10余类超1000个传感器产品,签订销售合同超200万元。2024年,平台签订了一项总价300万的成果转化合同,助力某传感器企业实现高性能水声图像声呐用换能器的国产化,转化当年就实现经济效益超千万元。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质的飞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型传感器概念验证平台副主任秦雷说。

当然,享受概念验证“福利”的不止有高校,还有企业。在日常生活中,“鱼油”是我们熟悉的营养品,但是否很少见到“鱼油风味”的食品呢?这是因为鱼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食品的加工技术中很容易氧化,氧化后的鱼油会产生很大的鱼腥味,随之做出的食品也会带有严重鱼腥味,使得风味口感不佳。

为此,北京海生泰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鱼油海藻酸钙包埋技术开展概念验证活动,通过以往经验进一步将技术承接转化,形成了全新微胶囊技术,让鱼油可以更好的使用在高蛋白液态营养品中,以达到鱼油“食品化”。

2022年,该项技术通过了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概念验证项目拟支持名单,“载活性物质海藻酸钙微囊技术产业化验证”成功启动。“通过微胶囊化等处理,鱼油也可添加到普通食品、饮料或婴幼儿奶粉中,既保持了鱼油的固有特性,又弥补了液态鱼油的不足之处,还增加了一些新的特性。”北京海生泰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张颉说。

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概念验证项目的支持下,这家企业的相关技术研发逐步优化,他们也希望未来可以为国内的液态营养和蛋白补充市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北京已累计支持15家概念验证平台,概念验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概念验证成果初步显现。截至目前,各概念验证平台开展概念验证项目323项,累计形成工程样机183项,推动成果在京转化119项,合同金额达2.3亿元。

科创技术原来可以“转移”?

如果坐地铁时突然停电怎么办?地铁运行过程中,又该如何降低能耗?为了让地铁节能减排,北京交通大学科研人员日复一日,研究、实践,终于研发出地面式超级电容/电池混合储能装置,该装置能回收利用列车再生制动能量,降低城轨列车能耗10%—15%。

这意味着什么?就拿北京地铁来说,总里程600多公里,以2019年为例,全年总耗电量为16亿度电,该装置能节约1亿多度电,工业用电按一度0.8元来算,折合人民币1亿元左右。

这项大家都看好的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却经历了一段“小插曲”。在成果转化前期,学校团队拟与北京市国有企业成立联合公司以促进成果转化,但由于涉及国有资产相关法律法规问题,让转化一度停滞。为了不让一份份可行报告被“尘封”,结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出台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政策,团队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转化之路”,通过知识产权转化成立了北京北交本有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在此过程中也给予了示范应用项目支持,并在前期组织了可行性讨论会。最终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团队自筹资金’模式,公司有了启动资金。目前该储能装置已在北京地铁八通线作为示范工程启用,也是国际上真正的第一个兆瓦级混合型储能装置,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北交大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王欣告诉我们。

近年来,北京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出台的《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为核心,使各类创新主体“有的转”、“有权转”、“愿意转”、“转得顺”,解决国家法律和改革政策在本市落地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积极推动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全市登记的技术转移机构达到174家,涵盖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的内设技术转移机构和负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法人实体,及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

搞科创竟可得“金币”支持?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项目能否得到资金支持一直受到许多企业及研发团队关注。科研经费不足,产业及资金无法高度融合,科技创新效能无法提升......科创基金帮你解决!

多年来,北京市成立建设了全国首支聚焦科技创新领域政府投资母基金“北京科创基金”,“投前端原始创新、投高端硬科技、投高精尖产业”,成为北京科创基金显著标签。

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基金受益一员,有了“母基金”的投入,他们多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全球AI+工业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融资额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创新企业之一。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上,梅卡曼德获“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授牌。

“有了北京科创基金作为‘母基金’的支持,再加上公司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进入规模化、全球化发展阶段,取得了很好的市场认可。目前我们自研传感器和工业软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锂电、物流、3C、工程机械等众多行业。”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邵天兰讲到。

科技赋能金融发展,金融助力科技创新。北京市于2018年发起设立总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200亿元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让一颗颗科技创新的“种子”得到更多金融“活水”的滋养,让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

科研有“生机”,成果转化有“捷径”

面向未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将构建科技成果供应

与产业技术需求双向通道

建立多节点、高流量的成果转化网络

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

为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添彩

接下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科技融媒体专栏《改革深一度》

将继续推出北京科技体制改革的故事

一起关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